疫境焗留家 情緒受困 兩宗男童異物塞下體需入院

【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童因停課而經常留家,容易衍生出行為及心理問題。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告兩宗兒童自行塞入異物到體內的個案,其中一名男童因尿道痕癢,自行將一條長電線塞入尿道,結果出現劇痛及血尿,需到醫院開刀取出,男童最後更要「孭尿袋」兩周才康復。另一名男童則聲稱為解決便秘而將洗頭水樽塞入肛門。

報告指出,該名12歲男童被發現將一條電線塞入尿道,聲稱為了紓緩尿道痕癢。該條電線有20厘米外露,而陰莖內則有纏結成團狀的部分。由於醫生無法透過牽引方法將其取出,最後要在生殖器官根部位置開刀將電線取出。其母親指男童在學校有適應問題,加上他們一家剛從台灣移民來港。男童於疫情期間經常被獨留在家,令情緒變差。他過往沒有將異物塞入體內的情況。

該男童最終被診斷出有自閉傾向,且對電線有強烈興趣。他術後兩日出院,但仍需「孭尿袋」兩周。報告指出,在陰莖塞入異物有機會導致下尿路症狀,包括排尿困難、血尿、尿道排出物和外生殖器腫脹。

第二宗個案涉及一名15歲男童,他聲稱有便秘問題,疫情停課期間,從網上習得解決便秘問題的偏方,將一個塑膠製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直腸,以增加腸道蠕動。他之後到醫院急症室求醫,未出現任何痛楚或病徵,醫院將他留院觀察一晚後,翌日自行排出洗頭水樽。

醫學雜誌:或以行為尋求注意

報告指出,過往兒童或青少年將異物塞入體內的個案並不常見,將異物塞入尿道的情況更罕見。一般而言,塞入異物的動機包括尋求冒險或注意、達到性滿足、自殘、精神病或自我治療。過去一年,疫情令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影響,相關個案上升,而缺少與同齡人交流、缺乏壓力調節、家庭暴力加劇及虐待兒童的報道增加等,均威脅兒童心理健康,報告認為社會及家長應加強關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