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伊合作

中國與伊朗簽2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標誌着中東政治形勢的大變開始。受美國制裁的威脅,中國一直不太敢與伊朗進行經貿,今次一改以往的畏首畏尾,直接簽上25年的長約,顯示出中國對美、對伊的政策大改,不再畏懼美國威脅制裁,放手推動更為進取的中東戰略。

最簡單的考慮是美國不管怎樣,都在部署對中國的制裁、欺壓。中國即使讓步,不可能改變美國的針對,倒不如放手一博,由改變形勢入手來迫使美國退讓,可能更為有效。至少不因美國掣肘而中國放棄本身的發展,即美國依然制裁,還可從發展有所得益,勝卻束手被虐,全然受制。

伊朗是中東的關鍵因素,因敍利亞內戰,伊朗勢力擴張至伊拉克、敍利亞、黎巴嫩,以至也門。美國與以色列只能與之對峙,無法戰勝。俄羅斯介入後,美國的形勢更劣。拜登上台,或許撤軍,放棄中東,則伊朗的優勢更大。

伊朗1979年的宗教革命帶有強烈社會革命(反獨裁)和政治(反帝國主義)的性質,伊朗的宗教化程度實際不如表面所見。波斯傳統的世俗化因素強大,而宗教革命之後堅持民主選舉,在政教合一底下還留有巨大的空間。

一是與沙特阿拉伯的封建與極端遜尼派教旨的政體不同。二是與阿富汗的塔利班有頗大差距,國際視野、現代化觀念更強。三是不同於土耳其、埃及一類,伊斯蘭教國家之世俗化的政治階級利益與代表基層民眾的宗教運動對立。

伊朗的伊斯蘭教處於中庸之道,政治激進只是自保,和抗拒美國的侵略,與伊斯蘭國極端派系重建伊斯蘭帝國的意圖大相逕庭。若去掉美國的侵略威脅,它的發展會令人耳目一新,也可藉其勢力,使中東回復英國、法國與美國進侵之前的和平發展,消除互相仇恨殺戮的宗教之爭、民族之爭。伊朗相信也可能與以色列找出和解之途,例如重拾聯合國協調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共存之議。

伊朗出售石油、天然氣給中國,中國還以工業製品,以及建基礎設施。伊朗亦可利用石油收益購買俄羅斯的農產品,形成3國互通有無的經貿格局。中伊合作更可讓中國全力推動伊拉克、敍利亞和黎巴嫩的重建,恢復歷史上歐亞絲綢之路的中段,更可復興地中海東部地區,北連希臘,南接埃及。

這是一個大區域的大發展戰略。特別是地中海東部沿岸海域有油氣田,各國和平合作,共同開採,發展機會更大,中國參與當地也可透過基建投資助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