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全港首設 機械腳助復康 脊癱者步出曙光

脊癱病人有望再次步行!麥理浩復康院連同香港大學自2018年開始,啟動為期18個月的「香港脊髓損傷專科康復中心先導計劃」,設立全港首個「復康機械腳」步行訓練計劃,為脊癱病人開創復康治療新模式,計劃至今已服務超過1,000人次。復康院同時培訓本港首支合資格操作「機械腳」的專職醫療團隊,並引進新技術,應用橫膈膜肌肉起搏器,令脊癱病人擺脫呼吸機的束縛,自行呼吸。有接受機械腳訓練的患者形容,接受治療後「終於行得到,覺得有希望」。有參與的醫生指,該計劃主要針對中風及脊癱的患者,期望可以擴大先導計劃,造福更多患者。

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黃一華稱,香港屬安全地方,每年約有200人脊髓受傷,其中包括因意外或腫瘤創傷及長者跌倒致脊髓受傷等因素,部分患者因此未能走路。他稱對比機械腳,傳統治療下,患者需使用外支架輔助行路,有機會令患者負重點分布不一,令步態不正常。此不但增加照顧者壓力,亦有機會令患者康復進度相對緩慢。

強調非全面恢復步行機能

瑪麗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副顧問醫生高日藍說,脊癱病人受傷情況不一,部分患者甚至一輩子都要用呼吸機,連大小二便都做不到,故此復康治療涉及複雜的程序,包括肌肉鍛煉、心血管功能、輪椅使用技巧及活動姿勢等。他形容,連貫的治療對患者很重要,每一步都是與時間競賽,透過引進「機械腳」,脊癱病人把它穿在腳部至腰間,並配合電腦程式,輔助站立、步行及進行重點復康訓練。儘管患者可利用機械腳學習行走甚至達數十米,惟高日藍再三強調,機械腳並不是將全癱病人恢復步行機能,希望患者亦有相對的期望管理。

他分享,曾有一名於2019年在南韓自駕遊時發生車禍致脊髓受傷的傷者,起初全身插喉,不能說話,甚至連進食及大小便都有困難;直至植入起搏器及接受治療後,目前已經能夠說話及進食。該患者更於個多月前使用機械腳,並行走了約40米,更直言「終於行得到,覺得有希望」,令整個團隊都覺得十分感動,並盼能夠擴大計劃,幫助其他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