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劏房害一生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最近公布建議,大部分集中在租金和合約範圍,吸引了不少市民注意,筆者卻有興趣跟讀者們討論劏房租約和租金以外的事!

工作小組報告指出,2020年香港有過萬間劏房,包括近4,000間天台屋和床位或閣樓400間。半數以上劏房不曾有任何維修或保養工程,部分沒有窗口。有的有窗口,卻未能打開。更大問題者是工廠大廈天台改裝成劏房,本身工廈供人居住已是違法,單位環境惡劣,對住客更是雙重損害。工作小組更發現有一長者在其面積不足50呎的劏房居住10年,無租約,只有口頭承諾。至於設施方面,雖然99.3%有廁所,但近兩成共用,一成廚廁合併,極容易產生衞生問題。而9.3%有滲水或漏水,部分業主闊佬懶理。這些劏房六成在九龍區,約兩成在新界區。

筆者10多年來都有關注劏房問題,這些居所基本上不宜市民居住,在這富裕的香港,是一種恥辱。筆者曾探訪過不少劏房戶,劏房大部分在唐樓,多半無業主立案法團,也無管業公司管理,樓梯和走廊陰暗,燈壞了無人更換,樓梯兩邊石牆起水泡,後巷更是慘不忍睹,垃圾、老鼠和曱甴共冶一爐,一有風吹草動,特別是現今疫情肆虐,更令人擔心。

探訪過的家庭,有兩個個案景象令筆者至今難忘。第一個個案是一位80多歲伯伯,一個人住在約80平方呎房間,雖然有廚廁,但室內無窗。他每天從街上、垃圾桶以至垃圾站拾回來的東西堆在房間內,只剩下一條窄窄的路供出入,情況嚇人。查詢其為何不申請公屋居住,他說在深水埗居住50年,房屋署每次都派他到深水埗以外的屋邨,他遂放棄申請。

另一個案是一位單親爸爸帶着大仔和細女,住在約150呎地方,放了碌架床和衣櫃後,就餘約40呎空間,無窗。大仔在家做功課,細女就要拿張小摺枱和矮櫈跑到門外走廊,在極暗的走廊燈光下做功課,基本上無可能擺放電腦和電腦枱。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室內的30呎廚/廁,無門。煮食時把餸菜放在廁板上。最尷尬的時候,爸爸在煮飯,女兒突然要如廁……在這種環境下,年輕一代又如何可以好好學習、有好成績和其他興趣,以至發展個人所長?

現時大概有約8萬名青年和小朋友居住於劏房,劏房可以毀了居住於此的年輕人的一生,環境擠迫,摧毀他們所有的興趣、讀書成績和個人發展。而擠迫更可能會破壞家庭的關係,滿是打打罵罵,生命就只有灰暗一片。(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