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究 祭祀時戴口罩 減吸致癌物質

【本報訊】新冠肺炎肆虐本港逾一年,戴口罩已成為市民習慣。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一般醫學用口罩除有效阻隔空氣中的病毒外,亦能減低由空氣中含致癌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尤其是汽車引擎排放、吸煙、燒香等燃燒過程,均會釋放PAHs,團隊建議在清明節祭祀先人時,市民須佩戴口罩,減少吸入致癌物質。

燒香吸煙炒菜釋放PAHs

研究團隊指出,相較打噴嚏所產生的呼吸道飛沫,PAHs的體積只有其八分之一,但一般醫學用口罩能阻擋逾三分之二的PAHs,其中細菌過濾率達95%的ASTM一級口罩,可阻隔約70%的PAHs,而細菌過濾率達98%的ASTM二級口罩則會提升至75%的過濾效果,換言之佩戴口罩或能減低由空氣中致癌物所引發的癌症風險達至少70%,降低患癌的風險。

研究團隊先後在廟宇、巴士總站及實驗室等地點進行測試,發現廟宇及巴士總站採集到最多PAHs,意味着在廟宇工作的廟祝,和巴士總站的站長會有相應較高的致癌風險。由於PAHs廣泛存在於大氣中,但含碳元素的物質被燃燒時會釋放大量PAHs,導致環境中的PAHs上升,其中廟宇因燃燒大量香燭,和巴士引擎的排放,亦會釋放PAHs。

至於一般家居亦會產生PAHs,如在家中炒菜,故建議市民煮食期間使用抽油煙機,和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降低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