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月初一名長期病患男子在急症室等候區等候轉送病房時死亡,外界關注醫院管理局如何解決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於立法會表示,現時急症室病人接受診斷後的平均入院等候時間為約67分鐘,而非緊急求診個案佔整體數量的60%,醫管局正推出措施增加人手及病床數量,以減少病人輪候病房的時間。陳被追問醫管局有何指引支援急症室護士進行分流工作時答非所問,遭批「答咗幾分鐘都冇答到問題」。
議員葛珮帆指,過去曾收到市民投訴,指自己到急症室求診被分類為非緊急個案,等候逾7小時才獲安排會見醫生,最後發現其腦部出現有小中風。她認為非緊急病人輪候時間沒有保證,認為局方應檢視現有的分流制度,並對非緊急病人作出服務時間承諾。
陳回應指,醫管局已透過發放特別酬金及假期補償措施加強人手,並推出急症室支援時段計劃以招募額外醫護人員到急症室處理求診個案。另醫管局亦持續增設病床,目標在2021至2022年度增加共323張病床,及將病情穩定的病人轉至聯網內的復康醫院。政府亦大力推行基層醫療發展,除了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外,亦與區內私家醫生合作增加網絡,處理非緊急求診個案。
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指急症室護士工作壓力大,關注醫管局有何指引及支援予護士處理個案以減少出錯。惟陳肇始答非所問,只重複回應醫管局推出加強人手的措施,被狠批「問題好清楚,答咗幾分鐘都冇答到問題」後,才舉例指醫管局要求護士為病人編配顯示牌以識別治療階段及情況,亦為等候入院病人安排編號方便追蹤位置,同時亦會為急症室醫護人員提供不同指引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