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土地供應緊張,社會有聲音建議發展新界濕地緩衝區。發展局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相關提問時提及,濕地緩衝區內超過4成(即約513公頃)土地,被劃為可作住宅發展土地用途,地積比率限制主要在0.2至0.4之間。政府會在平衡保育與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前提下,檢討有關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目標是在今年內提出建議。
政府早年在后海灣濕地保育區邊緣劃出一段約500米闊、覆蓋約1,000公頃的地帶,並指定為濕地緩衝區。除非已進行生態影響評估,否則不得在緩衝區進行任何發展項目,不過近日有聲音指政府應重新規劃緩衝區,釋放土地發展潛力。發展局遞交立法會的書面文件指出,濕地緩衝區本質是為了緩衝發展對濕地保育區內濕地的負面干擾,但並非禁止發展。
文件指,濕地緩衝區內超過4成土地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劃為可作住宅發展的土地用途地帶。據相關分區計劃大綱圖,現時在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限制主要為0.2至0.4之間,但現有規劃機制,提供了渠道向城規會申請放寬有關區域住宅發展地帶的地積比率限制,城規會亦一直按個別規劃申請的情況作考慮。事實上,部分涉現有發展的地帶及已獲批規劃許可的發展的地積比率達1.5至3之間。發展局指,基於不斷改變的規劃情況及社會需要,政府會在平衡保育與增加房屋供應的前提下,檢討有關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