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 確診後6周內做手術 死亡風險倍增

【本報訊】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後不久便進行外科手術,或會增加死亡風險。香港中文大學有份參與的一項全球大型研究發現,經收集逾百個國家及地區逾14萬名確診者的數據研究後,發現病人染疫後6周內若接受任何外科手術,死亡風險是一般手術的2.5倍以上,建議將相關病人的手術延至確診後第7周或以後進行。研究結果最近已在國際學術期刊《Anaesthesia》發表。

有關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部分聯網醫生聯同全球逾萬名外科專家組成的「COVIDSurg Collaborative」進行,由英國伯明翰大學專家領導。研究收集了140,727個來自116個國家及地區、1,674間醫院的病人數據,覆蓋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和澳洲。結果發現病人於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的6周內,症狀仍未消退下進行手術,會增加死亡風險。

需平衡健康狀況及手術迫切性

根據研究數據,病人於確診後4周內做外科手術的術後30天死亡率達4%;確診後5至6周內做手術死亡率是3.6%;確診7周後做手術死亡率降至1.5%,與非確診病人的風險相同。不過,研究發現確診者若症狀仍未消退,即使7周後做手術,仍有較高死亡率(6%)。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二葉香織表示,半數新冠肺炎的病人在術後會出現肺部併發症,國際指引建議確診者將手術延期進行,但對於延期時間未有定論,上述研究可界定一個理想時間,即將手術於確診後7周才進行,但同時需要平衡病人的健康狀況及接受手術的迫切性。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吳兆文指,本港目前有部分確診病人正等候接受非緊急外科手術,例如直腸癌手術,有關研究可為病人安排理想的手術時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