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重建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涉款逾46億港元,預計最快於2027年底落成。有議員批評郵政服務於過去8年均未能達致目標回報率,當中更有4年是「蝕本」,質疑政府「做唔掂,仲要用46億起大啲幢大樓」,擔心未能與現有的私人物流公司競爭。
政府於昨日的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上,提到計劃擴展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議員蔣麗芸批評政府郵政服務的往績差劣,現時提出46億港元的撥款不是小數目,質疑「係咪應該嚟呢度攞」。對於政府希望於電子商貿服務「分一杯羹」,蔣認為政府於1998年興建大樓時大力發展或有優勢,但現時已經「成行成市」,直指電子商貿服務「根本唔預你」。她又質疑政府沒有充足信心,說明如何達致穩定回報、不會「蝕錢」。
另外,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同意坊間的私人物流企業運作靈活,若政府只是按一貫規矩做事,只會令營運成本愈趨高企,質疑「有冇方法同人鬥」。他關注在重建空郵中心後,會否引入更多電子化設施,以提升效率、節省所需人手。
郵政署署長朱曼鈴回應指,政府提供的郵政服務角色不同,不論地方偏遠,均同樣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便宜的服務。又指有很多私人物流供應商有意合作,將與商界一起「做大塊餅」,預計於重建計劃完成的2027至2028年度,可帶來約16億至18億元的總增加值。另新空郵中心將配備智能科技和機械人解決方案的應用,在收寄、空運以至最後派遞等流程增設更多追蹤點,以便緊貼追蹤郵件狀況。至於部分工種在不用高度依賴人手下,將透過自然流失,或安排員工到其他部門工作。
空郵中心現時只有單一樓層作郵件處理之用,政府建議將其重建成一座樓高4層及最高達34米的大樓,重建後淨作業樓面總面積約4.6萬平方米,為現空郵中心的3.6倍,預計空郵中心重建後,每年處理郵件量約為現時的4.5倍,由4萬公噸增至18萬公噸,足以應付未來15至20年的郵件量。而重建期間,空郵中心將興建一所臨時空郵處理設施,用作與航空公司代表交收進出口郵件,基本郵政服務不會因重建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