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自1970年停用後一直深埋地底,直至去年底因清拆工程而誤打誤撞「出土」,目前獲確認為一級擬議歷史評級。多名專家昨日出席《城市論壇》時,認為配水庫活化需配合地區需要。專家直言,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反映古物古蹟辦事處審視建築只有一種標準,未有重視建築內部基建。
倡打造「鬧市中微型郊園」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於論壇上指,原則上應盡量保留配水庫原貌,同時應注重地區需要。同場的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則稱,該區缺乏休閒設施,不少市民都會到主教山從事娛樂及康體活動,加上未來開放主教山時,必然會湧入大量市民參觀,認為政府應加強配水庫的人流管理。
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內務副會長兼港大建築保育學部講師張家榮表示,早前古蹟辦審視九龍水庫時卻未有同時審視各配水庫,反映古蹟辦評審文物缺乏系統性,甚至只有一套標準,卻忽略內部建築,認為政府有需要改善。
中大建築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林嘉慧指現時市區的公共空間不足,若將配水庫活化成禪修空間,可供市民洗滌心靈。凌嘉勤則建議將配水庫變為「鬧市中微型的郊野公園」,設展覽解說九龍中供水歷史,但他強調並非是將該處變為旺區,而是應與市民日常生活融合,盡量保留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