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烽火連年

中美2+2會談經歷開場白的火併,分3場討論,總算落幕。上月中美在兩次高層通話後,共識和分歧都已經清楚,雙方總算是客客氣氣,今次會面予人感覺是雙方願意面對面對談,總好過空對空。但從會談的安排,會談前的火併,以至會後的反應,令人冷了一截。通常兩國對壘中,若非雙方有意願改善情況,是毋須高層見面。對罵,在外交層次已可處理,否則愈是高層對罵,愈是收窄了空間,短期內可以改善的可能會減少。

中美2+2會談的安排,是雙方在實時狀況下,評估了大家的關係,而定出會談人選和會談步驟安排。明顯今次會面人選,在政府層次,已是極高層,再上會是兩國元首了。但會談安排,除了3場討論,沒有餐宴,也沒有聯合聲明和公布,反映只安排大家對話、溝通,早已估計沒有共識,也不打算藉此向全球顯示雙方關係在改善中。

其次,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媒體在場和直播的開場白上,點睛式的指出中美的分歧,包括美國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台灣、香港事務上,在網絡空間作為上,表達不滿,更抨擊中國對美國盟友的經濟脅迫,美國重申這並非中國內政。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則抨擊美國的人權問題,建議美國「管好自己的事」,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權行徑」,更指應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而非以一小部分國家制訂的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並對美國於會面前夕向中國實施新制裁表達了極之不滿。開場白原來就是「戰場」,唇槍舌劍,炮聲隆隆,令本來兩國是競爭對手甚或是敵手,更封冰一層,會面前有人認為是破冰之旅,實是變得更寒更冷。

會面又可以讓大家看到美國的對華政策,並沒有因為換了總統而有所改變,前總統特朗普的反中反共政策並無改變。而今次會面,明知無結果,按雙方表現,是已做好預備,穿上盔甲,向對方碰撞,做場好Show,贏不了會談結果,倒要爭取背後國民和支持者欣賞,總比空手而回好。在美國,民調有70%支持對中國強硬,即使傷害經濟利益,也要敦促中國改善人權。在中國,不少網民指「對美國要挺直腰桿子」,更在社交媒體放上相距120年,清朝和現在,兩張辛丑年的相片對比,前者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後者則是中國筆挺的脊樑。

中美鬥爭,由奧巴馬開始,特朗普開火,拜登接棒,短期內似乎不會有結局,打打碰碰,傾傾談談,香港能在其中放下保護罩,還是取得利益,抑或是不幸被誤中副車?筆者是憂心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