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解鎖救牛 漁署等天收

本報連日報道西貢牛「531」慘被漁農自然護理署套上定位追蹤頸圈,勒頸不適之下更數度流下「牛淚」,事件揭露引起全城關注。自事件曝光至今逾一周,漁護署仍拒為牛隻拆除頸圈。有區議員關注事件,日前在會議上提出臨時動議,向漁護署提出質詢,並擬本月內前往探望牛隻。有學者批評當局帶頭虐畜、做壞榜樣,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及該署上級部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仍擺高官姿態,從未現身解釋,懶理民情洶湧、漠視民意。

西貢區議會轄下環境衞生、氣候變化及漁農委員會上周四舉行會議,區議員馮君安提出「要求立即檢視及轉用輕型式GPS追蹤器於牛隻身上,及要求署方保護牛隻生活地方的自然性及居住地」的臨時動議。

漁護署代表回應時,再度解釋計劃起源,指機電工程署於去年7、8月與署方聯絡,希望應用物聯網技術,協助追蹤牛隻活動。當時機電工程署提供頸圈或耳牌讓署方選擇,因考慮到耳牌較重、牛隻在戴上耳牌於叢林穿梭時,容易脫落導致受傷,故該署選擇了頸圈。署方又提到,有關頸圈可與燈柱連繫,當有牛在燈柱附近出沒,燈柱便會閃燈,提示駛過車輛有牛出沒、小心駕駛。

逼流淚牛戴頸圈至少4星期

署方續指,上周一(15日)曾前往西貢探望「531」,並在會上播放片段,指「531」現已適應追蹤頸圈、如常進食,其頸圈內亦容得下4隻手指、相當寬鬆。署方認為,該些片段足以解釋過往數日坊間提出的種種疑慮,而「531」需佩戴頸圈至少4星期。

有區議員聽後坦言,燈柱閃燈反而有機會令駕駛者分心,未能收得署方想要的效果;重申要透過教育市民、控制於牛隻出沒地點的駕駛車速,方能減少涉及牛隻的交通意外。會上亦有多名區議員表示,明白追蹤牛隻活動的重要性,但提醒署方要同時考慮牛隻的健康,敦促署方改善設計,減輕頸圈重量、提高舒適度。署方則指,已向機電工程署反映意見,並提出與區議員一同到場視察、前往探望「531」,有區議員透露,暫時未有確實日期,但希望於本月內成行。

漁署食衞局首長無現身解畫

漁護署回覆本報查詢時,已提及「相關GPS頸帶涉及一項由漁護署及機電工程署共同合作的試驗計劃,現時全港只有一頭牛隻『531』戴有相關GPS頸帶,收到投訴後已多次派員到場巡查,期間發現牛隻均能如常進食,亦沒有其他怪異行為」。該署續指,未來數星期,該署會每星期至少兩次,到西貢郊野公園檢查該牛隻及其GPS頸帶,以確保頸帶運作正常及牛隻健康不受影響。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批評,縱然事件引起大眾關注,從相片及片段均見到「531」套上追蹤頸圈後不適流淚、狀態甚差,當局卻仍拒為其拆除頸圈是帶頭虐畜、為市民樹立壞榜樣。

陳更批評,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及該署上級部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至今不曾現身解釋、對事件不聞不問,敏感度不足,直斥他們自恃是高官、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懶於回應民意。陳又指,慘牛事件於本月14日揭露,區議會在事件曝光後數日,才於會議上提臨時動議,做事慢半拍,認為區議會應直接提出譴責動議。記者江麗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