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保持中立成抗中軟骨散

昨天舉了兩位在港英年代敢於表達和施展個人對國家認同及抱負的資深政務官受到排擠,儘管任內政績斐然,卻不受重用,可見英國人對殖民地的管治和控制是那麼嚴密和必須效忠英國王室,一點也不會含糊放鬆,也沒有中立。

政務官、政務專員、助理政務專員、政務主任、助理政務主任,以及他們的衙門政務處、政務總署,顧名思義,就是貫徹政府管治的政治任務,執行政治工作,掌控政治關卡,推行政府政策,就政府的施政收納、徵詢、監視、控制、引導或疏導民情民意。這是一個極完整的由上而下的地方行政管治金字塔,回歸以前直轄布政司,回歸以後直轄政務司司長。香港第一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權傾朝野,當首任行政長官冇到,因為特首缺乏管治經驗,完全無班底,豈不被當成木頭公仔?陳方安生除有手袋黨掌握各政策局關鍵位置之外,更是特區政府政務系統之首,手握大權,掌控特區政府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政治系統和政治網絡。

今天回首話當年,這便是一幅沒有英國人的英國代理人管治的行政圖。這就說明為甚麼陳方安生不被「祝福」選行政長官後便公開「反水」,與北京針鋒相對、不共戴天了。也說明為甚麼陳方安生的AO黨千方百計與特首有針對性建立的高官問責制過不去,令高官問責制設立以來,高官的問責總是非驢非馬了。無他,一代又一代的政務官,多是英國栽培的天子門生,而且他們的選任、升遷、獎懲的「升降機」就操控在陳方安生一群手袋黨的系統內,大權獨攬,毫無透明度。

當陳方安生的AO黨失勢後,他們抗拒及抵制《基本法》和高官問責制確有一手,而且是高手,鼓吹「公務員須保持中立,要不偏不倚」,政府部門從此分崩離析,使政府行政架構官僚們像食了「軟骨散」施展軟骨功,令行政主導和高官問責制得個「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