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寫了多篇有關特區政府的官場見聞及短評,都是述及那些奸官庸官廢官,那末是否沒有好官忠官正官?答案是否定的。不過,這些好官忠官在香港還沒有從根本上去殖化的情況下,那些在官場中浮現出來的、出類拔萃的「正官庄」,多是仕途多舛、鬱鬱不得志,而最終在手袋黨、人治的不正之風下,無聲無息地被大浪淘沙,或被調到不見人煙的「西伯利亞」,漸漸被人遺忘。
筆者參與過區議會、市政局、立法會等議會前後共25年的服務,也算見識過回歸前後兩個時代的各層級的大中細官,上至港督或特首,下至一般初級文書的芝麻小吏,有兩個官員的官品官心官識令筆者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在港英年代有「DO王」之稱的港島東區政務專員呂孝端,文學底蘊極深,對中國各朝代的歷史十分嫺熟,對中國典籍名人金句琅琅上口,對中國近代國情也非常了解。在那個回歸前夕中英針鋒相對的過渡期,英國人主推「民主化」和BNO的氛圍下,呂專員在他主管的東區民政事務處的範圍內,舉凡有各種民間聚會邀請他出席致詞,他總是拋開秘書擬稿,引經據典,借古諷今宣揚民族魂、中國心,也因此惹禍上身,成世做DO無得升。回歸後他已退休,曾參選立法會直選以圖一展抱負,可惜鎩羽而歸。
另一位是李金忠,曾任東區政務專員。其時正值回歸前夕,為弘揚國家建設的成就,促進香港順利回歸,東區區議會接納筆者建議,成立慶祝回歸委員會,並以此名義在維園舉辦長征火箭實體展覽。這是一件盛事,也是大難事。一支高度超過足球場對角長度的火箭實體如何從內地運到維園及安裝,要得到港英政府有關部門開綠燈才可通行,真是要過五關斬六將。沒有李金忠專員的渾身解數、多方交涉,根本不可能成事。他無私無畏的拔刀襄助,自然也使他在仕途上畫上休止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