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美國傳统基金會將香港剔出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評級,港府對此耿耿於懷,批評該組織的行為屬政治偏見,更煞有介事致函美國報章表達反對意見。這顯然是與虎謀皮,傳統基金會並非單純的民間組織,而是美國保守派重要智庫之一,資料分析和政策研究主要是為華府服務,帶有明顯的政治目的。由此可見,它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將曾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香港除名,純屬政治考慮,是中美博弈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港府反對又有甚麼用?與其生氣,不如爭氣,關鍵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別人說甚麼根本不重要。
港府一直將積極不干預政策奉為圭臬,對市場放任自流,因此被西方經濟學家視為自由經濟典範,港府沾沾自喜。然而時移世易,當今世界許多固有觀念已經改變,積極不干預這一套早已不合時宜。2008年金融海嘯將市場過度自由、缺乏監管的弊端暴露無遺,事後各地政府亡羊補牢,紛紛伸出有形之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更是處處插手、事事干預,將自由經濟棄如敝屣。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在世界各地加強市場參與和干預的今天,自由經濟已被重新定義。尤其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更印證了單憑市場機制無法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政府必須強力介入,推出各種經濟和財政措施,才能化解危機。所以說,香港失去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桂冠並被剔出經濟自由度指數評級,只是失去虛名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相反,此事正好提醒港府,自由經濟並不等於放任自流, 甚麼也不做。香港家底雄厚,擁有龐大財政和外匯儲備,但深層次矛盾反而日益惡化,競爭力每況愈下,歸根究柢就是因港府長期以自由經濟為藉口,胡混度日,一事無成。香港新冠疫情沒完沒了,不就是因為官僚無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