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學新加坡並不容易,這是政治。
新加坡立國困難,周邊的馬來西亞與印尼並不友善,島內資源匱乏,只有人才。但人才中佔主要的華人還要與印度、馬來西亞等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者合作。
在東南亞,假若新加坡只重華人,形成華人壟斷的政權,必難久享。人民行動黨要打造新的新加坡認同和歸屬感,排除種族、宗教、語言的歧視,這等於建立一個新的國族、新的文化,工程艱巨,不能故步自封。新加坡不能倚靠原來的轉口貿易,面對馬來西亞與印尼的排斥與競爭,轉口貿易難以維持原來水平,便要有新的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不發展,政治難以穩定,新的多種族國家會隨時敗亡。
於是,新加坡要發展高新工業,引進外資,也要政府積極投入,建立相應基建和科研基礎。新加坡選擇以美元亞洲離岸市場來擴大金融市場。以國際化與區域化來推展金融服務的動力,趁其他國家還未意識到離岸金融市場的作用,新加坡便繼倫敦在1958年的美元歐洲離岸市場的發展,形成亞洲區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穩定了腳步之後,新加坡一早便重視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投資內地,來伸延新加坡的產業鏈。且在香港大舉把加工貿易轉移至中國內地,產業空洞化之時,全力招攬內地及香港的人才,用人才來推動經濟的升級發展。
一是人口大增,由200多萬增至500、600萬。二是經濟提升,人均GDP早趕過香港,GDP的規模又趕上人口較大,且得中國因素之利的香港。亞洲四小龍,香港原來領頭的地位,拱手讓於新加坡與南韓。
星洲和香港的差別,顯示出新加坡的發展戰略與制度優勝,背後還是人才。但新加坡的人才是政治人才,是人民行動黨用作政治團結、動員新加坡人民,包括新移民。
新加坡是威權政治,但還有民主選舉制度,用選舉動員民眾,測試民眾對政府政策的反應。但威權政治決定於政治人才,否則便早成失敗的獨裁專制政權。
這個政治人才是要政治培養、政治洗禮,但同時着重技術官僚能力、講求成績。一不是民粹主義,二不是官僚主義,三是開放的廣納百川,招納各方人才。
香港在回歸前是英國人直接統治,回歸後英國人培養的政務官系統基本不變,可卻成為政府的統治者。
沒有政治,不懂政治,也不曉決策,缺乏執行時的上頭監督,依靠他們,香港便縱有各種優勢,也比不上新加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