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專員唔識寶 配水庫險拆毀

【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自1970年停用後一直深埋地底,直至去年底因清拆工程而誤打誤撞「出土」,最終在一片保育呼聲中,僅以短短兩個多月就獲確認為一級擬議歷史評級,隨多名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認為它別具歷史保育價值,未來更有望「升級」至法定古蹟。

建於1904年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屬於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一部分,最初名為九龍塘配水庫,其後因山坡為教會基地及鄰近窩仔街而分別獲得「主教山配水庫」及「窩仔山配水庫」等名稱。

多條花崗岩石柱遭打碎 水署補鑊加固

此乃九龍區現存第二個歷史最悠久的配水庫,但於2017年卻僅被水務署形容為「水缸」,其後在去年12月就發生清拆工程惹居民抗議,文物保育專員致歉並停工一事。

據古物諮詢委員會表示,此配水庫佔地約1.7萬平方呎,容量有200萬加侖,建築物以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內部屹立逾百條花崗岩石柱,另有紅磚拱頂,可謂宏偉壯麗。

不過如今已有多條石柱遭打碎,目前水務署加緊加固配水庫,同時整理早前被拆的花崗岩石柱構件,方便日後保育用途。由於配水庫建造用途並非供人參觀,發展局正研究日後在安全前提下,有限度開放配水庫設施,讓市民一探本港水務歷史真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