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兩制的難

上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回歸,當時有不少人和團體提供意見,高興的人認為中國收回香港就像收回自己土地,香港就像其他中國城市一般,是中國統一向前邁進一步;不高興的人則擔心回歸後會備受壓迫。還有人認為,以主權換治權,主權回歸中國,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既符合中國收回香港,也符合港人繼續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最後,中央決定「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國策,同樣是既滿足中國收回主權,也符合港人的生活模式。筆者相信,當時香港尚有一些過人之處,令香港可以異於常情。

回歸20多年了,香港在2019年烽煙四起,甚至有逼迫中央政府一就落實雙普選,一就派軍隊鎮壓香港,二擇其一(攬炒十步的說法),「一國兩制」去到懸崖邊緣。

為何會發展到這一地步呢?首先不能否認,香港市民在政治上品流複雜,50至70年代逃離中國來港的,絕大多數是恐共、拒共和抗共,對「一國」的認同薄弱;而回歸後的一代,生於富裕安逸,純理想為尚,自由民主浪漫,感性直接,重立場,認為泛民爭民主無寸進,新一代無耐性了,加上近年中港在民生上出現矛盾,導致港人對「一國」這個概念不以為然。另一方面,內地早期還會展現尊重港人意願,但2003年香港50萬人遊行之後,凸顯了特首在管治上的不濟,加上需要內地的經濟支援,內地參與香港事務日多,例如中資買地由回歸時的2%增至2018年的46%,股票市場中資由過往小比率增至如今的60%,而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佔全國比率,由1997年的17%下跌至少於3%。加上多場政改,泛民與中央不咬弦,「兩制」被尊重程度下降。一邊不要「一國」,一邊看輕「兩制」,「一國兩制」點行落去?

除非有人告訴筆者,除「一國兩制」外有更好而可行的方法,否則筆者仍會堅持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若是,香港不能偏離「一國」,而內地也要接受「兩制」的差異,以增互信。

水清魚不活,純氧焗死人。香港百多年在英式管治下,充滿西式文化,更是各國龍蛇聚集地方,中央如何看待和判斷大多數香港市民傾向?鄧小平先生當年說,會利用香港示範予台灣,讓台胞認同。今日香港會否令台胞抗拒增大?

筆者希望中央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當年紅軍不過深圳河是高瞻遠矚。回歸一國兩制是造福港人,今日不取消《基本法》,不刪去《基本法》第45條和68條,門是尚未關上,港人仍可努力。祝願香港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