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聞新加坡政府安排從緬甸撤僑。新加坡是緬甸的最大投資國,也有最多的緬甸海外留學生,在緬甸的人脈深而廣。新加坡與美國有緊密合作,也有一定的軍事關係。美國在區內的舉動,緬甸的內部形勢發展,新加坡應比其他國家有更準確和更新的資訊。
新加坡的行動如果屬實,代表甚麼呢?
西方媒體說緬甸會展開內戰,主要是說山區的民族武裝會與國防軍重燃戰火,推翻原來的停火協議。昂山淑姬本來是主持與民族武裝和解,她的下台或許被民族武裝視作軍方否決和解。但是這樣的猜度未必可信。最近的少許衝突,未必代表山區民族武裝會放棄協議。此外,反軍政府的示威中包括了到美國大使館要求美國出兵緬甸,這不可能是無的放矢,亦可能有一定的陰謀在內。以美國近年的作為,出兵外國並不是罕有之事。例如敍利亞等中東地區,美軍已用不同的方式出兵,成功與否可爭議。
美國一直依恃武力迷信武力,以往制裁緬甸軍方並不奏效,現時與其再制裁軍方,可能更佳的方法是在緬甸挑起內戰。表面上或許仍是山區民族武裝,但可加上市區裏的全國民主聯盟組織,美國出資金、技術、武器、組織,背後便是中央情報局(CIA)加上特種部隊或僱傭兵,以此來扭轉緬甸軍方至今佔的軍事優勢。泰緬邊境可作基地,甚或拉攏一些部隊反戈,一如當年侵略伊拉克那樣,收買部分將領和部隊,陣前起義。
對美國來說,現時國際和國內輿論都在反對軍方,美國策動內戰,比顏色革命更有把握推翻緬甸政權,也不用依賴昂山淑姬,可以直接扶持代理人上台,成功則組成美國把持的政權,未能成功亦可長期擾亂緬甸,在適當的戰略地區建立軍事基地,直接威脅中國的西南,也可以壓迫泰國軍方,使之就範。由此投入規模和政治風險大於顏色革命,政治和軍事卻更有保證。
對中國而言,在西南地區,本來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是打破圍堵的戰略部署,中緬經濟走廊的戰略作用更大,除了通印度洋之外,還可以旁及泰國和印度東北邦地區,包括藏南地區。如果在緬甸插入了美國軍事基地,西南便成前沿陣地,也威脅到中印在藏南地區的對峙,整個西南便變得不安全,戰略影響重大。
或許美國未必有這樣大膽進取的戰略攻勢,美國總統拜登也未必會即時與中國交惡,可是,正如中國在南海堆沙建島,出乎美國防範意料之外,美國不全是特朗普極右派的妄人,深謀遠慮者不少,中國不得不防,緬甸更要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