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保育機制漏洞處處 古蹟建築岌岌可危

港府唔識保,珍貴古蹟隨時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事件,揭露現行文物建築的評審和保育機制漏洞處處。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年決定暫不會對非建築物項目、以及1970年後落成的建築物進行評級;而戰後建築物的評級工作仍未展開,多個具歷史價值和集體回憶的古蹟和歷史建築岌岌可危。有專家認為,古諮會需改革現行的評級機制,建立一套可涵蓋不同類型古蹟和有系統的評審準則。圖/文:專案組

古諮會於2017年的會議上,決議暫時不會為31個不屬於一般建築物的項目進行評級,當中包括過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現時港島仍有6塊約一米高的石碑,1903年港英政府豎立,標示昔日維多利亞城邊界。2007年一塊位於馬己仙峽道的界石被人移走,至今下落不明。而舊山頂道和克頓道的界石底部被護土牆掩蓋,亦有界石長滿青苔、黏有污漬,甚至出現不明孔洞損毀。

近180年歷史香港墳場未評級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副會長陳柏慧指,政策原意是阻止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被清拆,而獲評級的項目亦不乏非構築物,如中環的和平紀念碑和樓梯街等,「可見套機制好混亂,邊度就嚟拆就救邊度。」 她指古諮會一直以此準則處理,而當年的決議變相「正式化」相關做法。

暫不被評級的還有近180年歷史的香港墳場,不少名人如何東爵士伉儷、遮打爵士、楊衢雲等也長眠此地,場內也有多個悼念第一、二次鴉片戰爭陣亡英軍的紀念碑。同年建成的教堂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惟墳場主體則未有評級。現場所見不少墓碑倒下或斷裂;碑座被樹根破壞;泥土因風化而中空等。

政府陰招拆卸 繞過立會審批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副會長(內務)張家榮指,該墳場見證香港開埠早期人民活動和社會發展,設計是以外國「墓地庭園」的概念修建,生態價值高。他認為保育工作應以整個墳場的文化風貌進行,但前提是有評級才有資源開展。他認為古諮會需建立一套系統性的評審機制,先按古蹟的類型和用途劃分,再訂立相應的評審框架。

除了非構築物古蹟保育方向未明,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亦隨時被時代巨輪推倒。2013年古諮會決定對1970年或之後落成的建築物不作評級,而1950年後的歷史建築評級工作尚未展開。其時,友邦大廈、怡東酒店等至少4幢戰後建築已相繼被拆卸。

1976年啟用的香港郵政總局,去年亦被納入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出售改建商廈。中西區關注組曾聯署去信古蹟辦,促請為郵政總局評級不獲受理。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於區議會動議要求完整保留愛丁堡廣場建築群,包括郵政總局、香港大會堂、天星停車場,並重置皇后碼頭,動議獲通過,但古蹟辦未有派員參加會議。「政府好明顯使陰招,諗住暗度陳倉。」葉指當年的諮詢文件隻字未有提及拆卸,由於拆卸費用由發展商承擔,故可繞過立法會審批程序。他指建築群提供偌大的公共空間,郵政總局簡潔、功能性的建築風格反映時代,見證中環的發展,應一併保留。

團體籲按瀕危程度定評級先後

「活現香港」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智遠指,不同年代的建築也反映城市發展,但古諮會「系統性歧視」50至70年代的建築。要加快評級工作,他建議該會先為每年代識別十數幢具歷史價值的戰後建築,再按其瀕危程度決定評級先後。

古蹟辦回覆指,6塊維多利亞城界石已納入「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地點」名單,受文物影響評估機制保護。而馬己仙峽道的界石大部分被埋於護土牆下及位於私人土地,古蹟辦多次向業權人查詢界石狀況,至今未獲答覆。香港墳場並不在「1,444幢歷史建築」名單內,古蹟辦按照古諮會2017年的決議,暫時不會進行評級。郵政總局大樓和天星碼頭停車場不屬於已評級或尚待評級的項目,而重置中環皇后碼頭的工作並非由古蹟辦負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