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港府支援不足 業界無所適從

【本報訊】「名潮食館」群組可能涉及兩個傳播途徑,包括短距離空氣傳播,或食具受污染導致交叉傳播。事件揭港府防疫再漏招,包括支援不足,業界未能改善硬件配套,把關及巡查不力,以及追蹤工作太慢等,有議員促當局吸取教訓堵塞漏洞,否則本港疫情難以斷尾。

去年已有專家提出加強食肆通風系統,以提高換氣率,惟港府一直置若罔聞,直至近期再有食肆爆疫,才事後補鑊,要求食肆增設「執枱專員」,以及每小時換氣增至6次。惟新措施對小店添壓力,有飲食業界曾反映,加強通風系統最少涉數千元,惟港府沒有額外支援,早前的防疫抗疫基金補貼僅杯水車薪,用來補償員工薪金後,已沒有多餘資金加強通風系統。

檢測等一周 手停口停嚇怕市民

此外,初步分析指「名潮食館」的鮮風量比牌照標準低,食物環境衞生署近兩個月曾兩度巡查,均沒有發現違規。議員柯創盛批評事件揭食環署發牌過程粗疏,其後亦沒有做好巡查角色,該署在今次事件中責無旁貸,促加強巡查並在發牌時做好把關工作。

追蹤方面,有專家批評「安心出行」程式未能做到追蹤工作,且有滯後情況,亦顯示社區內仍有傳播風險,需要加強檢測量才可截斷。惟近日卻爆出有個案需等一周才有病毒結果通知,是不切實際。當局要求從業員做檢測,有結果才獲許上班,卻又欠缺配套,未有結果便要手停口停,令更多人抗拒做檢測。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今次群組爆發並非獨立事件,而是放寬防疫措施後見到確診個案開始出現,加上部分配套長期不到位,制度亦欠問責性,令人質疑部分負責官員及公務員是否抗疫疲勞。

因應疫情回升,港府再次收緊檢疫及檢測安排,包括患者若屬於源頭不明個案,其發病前7天曾接觸的人士會列密切接觸者,須送檢疫中心;如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出現病徵,其家居接觸者亦須到檢疫中心隔離3天;以及工作地方出現一宗個案須強制檢測。

柯創盛亦批評港府後知後覺,第4波疫情已持續3個多月才加強防疫措施是太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