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逾15年,原本「胎死腹中」的垃圾徵費計劃,早前隨着立法會延任不少於一年,草案亦在今個立法年度重啟審議。有消息指,政府為爭取於今個立法年度落實草案,將作出兩大讓步,包括提供12至18個月的適應期,即在草案通過後並非即時刊憲;以及會逐步減少派發垃圾膠袋的數目,不會即時向市民收取費用。有議員認為將對業界造成嚴重影響,不應於百業蕭條,經營艱難的時刻推行徵費。另有議員關注基層市民的經濟負擔,認為應由立法會「揸住條線」,決定實施日期。
隨着本屆立法會延任,垃圾徵費草案獲立法會《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決定繼續審議。據消息人士透露,政府為「箍票」,願意作出讓步。第一,在草案通過後並不會即時刊憲,將提供12至18個月適應期予公眾及相關業界。第二,在計劃實施後,將逐步減低派發垃圾膠袋的數目,並不會即時徵費。有消息更指,政府官員將安排各黨派議員,於本月15日召開非正式會議,屆時議員可提出對草案的關注,以至條文字眼上的修訂建議,政府會盡量接納意見。
一直關注垃圾徵費草案的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表示,政府視早前提出的5項立法或修例工作,包括「起底」行為刑事化、訂明公職人員宣誓要求、引入海外醫生等為首要工作,對於垃圾徵費草案是否能趕及於本年度通過有所保留。被問及政府若然實現兩大讓步,會否因而「收貨」,張表示,即使垃圾徵費於18個月後才實施,仍擔心政府未必能於時限內完善設備,無法全面處理食肆的廚餘量,以致最後「都係去晒堆積區、焚化爐」。故希望立法會可擁有主導權,若於18個月後,認為政府仍未「做好工作」,可視乎情況再延長實施時間。
此外,持續逾一年的疫情重創本港經濟,包括食肆長期受社交距離限制影響,部分已出現經營困難,甚至面臨結業潮。張宇人指,早前與環境局代表會面,局方預計小型食肆一個月需繳付約1,500港元的垃圾徵費。但業界委託機構進行的調查,數字「大有出入」,預計小型及大型食肆每月需繳付約3,000至3萬港元費用。張批評於困難時期「仲講徵費」,張又表示,現時大型中式酒樓特別悽慘,中國人擺酒席要「有頭有尾」,乳豬、蒸魚等全部要「成隻擺上枱」,無可避免會製造廚餘。
草案對基層市民而言亦不討好,議員陳克勤於早前建議逐步減少派發膠袋數目,而非立刻徵費。他指,現時經濟環境惡劣,失業率續創新高,基層市民是首當其衝,憂措施為市民增添經濟負擔,亦憂慮地區將出現「垃圾圍城」。故同樣建議由立法會「揸住條線」,於評估經濟環境、掌握民意後,才決定草案的生效日期。記者馮子健、陳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