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貧濟富救經濟 懶理民間疾苦聲

經過黑暴洗禮及疫情摧殘,本港經濟奄奄一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由是備受矚目,人們無不期望港府有新思維大手筆振興經濟、援助基層。很可惜,希望愈大失望愈大,財爺陳茂波事先張揚財赤高企需「睇餸食飯」並全面「減糖」,甚至猛力向中產開刀,失業基層更慘被排除在救助之外。反而破天荒推出5,000元電子消費券,美其名曰刺激經濟,實際上仍不脫向大企業傾斜的作風,遑論受禁聚措施影響最深的行業未必受惠,擺明劫貧濟富。

推消費券 聊備一格

一橋之隔的澳門早在去年已推出消費券,社會當時已有聲音要求港府跟從,惟港府官員向來剛愎自用,慣性以為香港比澳門優越,不屑倣效。無奈現實催人,本港最新失業率達到7%的近17年來高位,多個行業受禁聚措施打擊而爆發倒閉結業裁員潮,而且旅遊業陷於冰封,零售業一損俱損,經濟環境前所未有地嚴峻,消費券不推不推還須推。財爺公布,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與新來港人士,均獲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分5個月發放,每月1,000元,每張消費券規定在一個月內使用,當局正與支付平台聯絡,爭取最快暑假開始登記。

全民派錢落空,換來全民派發消費券,當然是有好過無,但只是聊備一格,正如經濟學者指出,消費券分期發放,小眉小眼,難起明顯刺激經濟之效,港府更沒有明言消費券是否針對弱勢產業如酒店、卡拉OK、食肆等,欠缺方向性,質疑每名市民取得消費券後,真正額外投入消費市場的只會有500至1,000元。

其實,電子消費券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港府擬將金額存入支付平台,包括八達通、支付寶、PayMe等,這意味市民必須擁有個人八達通,否則會有身份識別問題;至於支付寶在港的普及性始終不足,PayMe則多用於網購或個人轉帳收款,惟網購是否納入計劃港府未有細節。更不必說,歡迎電子支付的商戶大多是大型連鎖集團,小本經營的個體戶難以受惠,加上分期發放金額瑣碎,市民隨時只會用於超市購物之類,情況跟保就業計劃一樣,明明超市是疫情下少有的賺錢行業,卻仍獲數以億元計的巨額資助,最終要逼超市「回饋社會」以息民憤,今次會否也是一樣,可思過半矣。何況港府辦事出名效率低下,暑假才接受登記,隨時拖到年尾才能實施,亦難免被陰謀論者指為明益支付平台,想一想也覺問題多多。

另一邊廂,財政預算案全面「減糖」,逆周期措施只有1,200億元,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等,由過去出雙糧變成只獲多發半個月。更令人側目的是,預算案向中產開刀,不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退稅上限倍減至只有一萬元,當局更將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各稅階的稅率提高15%,牌照費增加30%,分別為事隔10年及30年以來首次加價,令夾心階層負擔大增。港府聲稱政策目的在於減少路面車輛,但卻調高電動車「一換一」計劃下的免稅額,變相鼓勵買車,簡直自相矛盾。與此同時,港府堅拒設立失業援助金,失業人士一毫子支援也沒有,卻推出不切實際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打工仔未有着落已孭下一屁股債,到底這是幫你還是害你,怎能不令人懷疑?

一味喊窮 全面減糖

當然,港府善財難捨,嫌貧愛富,早就不是新聞,適逢本港經濟下行,更有藉口懶理民間疾苦。問題是,香港的財政情況並非如高官所說那樣糟糕,恰恰相反,香港勝在底子雄厚,財政情況比許多國家還要健全。沒錯,港府在過去一年為應對疫情和紓困而大幅增加開支,財政儲備兩年間從相等於23個月政府開支下降至13個月,但本年度財赤預計為2,576億元,比外界估計的逾3,000億元低,而且截至今年3月底,財政儲備預計有逾9,000億元,比外界預期的8,000多億元多。港府一味喊窮,到底騙得了誰?

說到底,在經濟冰封的環境下,港府甚麼都可以省,唯獨不應吝嗇援助貧苦大眾,偏偏港府反其道而行,對基層一毛不拔卻闊佬自己,居然只象徵式訂下1%的政府經常性開支節流指標,面不紅氣不喘表示六成經常性開支用於支薪,壓縮空間不大,叫人情何以堪?尤其是一眾問責官員德不配位、能不稱官,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抗疫不力,對本港經濟插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民望長期「墊司底」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更是只出糧不做事的廢官代表,這些人賴死不下台也就罷了,為何至今仍不肯大幅減薪以示共度時艱?再窮不能窮高官,要苦只能苦基層,寡廉鮮恥,莫此為甚。

今時今日,香港失業率高企,開工不足及破產比率有增無減,奈何孤寒掌櫃錙銖必較,應使不使,不應使卻亂使,一味將用於基層的錢削骨削肉,用來補貼消費券和高官支薪,同時堅拒撤辣振興樓市,更誓將巨額公帑倒錢填海。這份財政預算案是否合格,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