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接受外國資助的NGO

尼加拉瓜一直是令美國頭痛的拉丁美洲國家,長期由左翼政黨執政,與區內的委內瑞拉、古巴等國交好。尼加拉瓜政府的國際政治傾向其實不算太極端,雖然反對西方以帝國及霸權思維處理國際事務,但積極配合美國打擊區內的洗黑錢、毒品販運、有組織犯罪等國際合作計劃。

現屆尼加拉瓜的民選左翼政府上台後,不斷受到國內反政府力量的衝擊,街頭群眾示威抗議活動無日無之,2018年便曾因不滿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計劃,爆發示威抗議活動,儘管這項改革計劃已撤銷,但抗議活動未因此停止,並進而要求執政的政府下台。這些群眾性活動背後,時見美國資助的非政府組織(NGO)的身影。尼國政府最近通過法例,要求國內一些接受外國資助、涉及發動政變的NGO登記成為外國政府機構,當作外國政府外交人員來作管理。對尼加拉瓜這條新法律最感到不安的是美國,拜登政府外交部發言人便對此猛烈批評,指有關法律將把尼國推向獨裁統治。

有趣的是,這條新法律其實並不陌生,美國在1938年已通過同樣法律,授權政府把一些組織列為外國政府機構,按外交人員身份管理。近年用得最多是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傳媒機構,把記者當作外交人員。另外,有美國國會議員正推動把在美國推行中國文化和中文教學的孔子學院列為外國政府機構,加強管制。可見把一些與外國有關係的機構列作外國政府機構,把其人員列為外交人員,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手法。

問題是,美國動輒使用「列為外國政府機構」這招來對付來自其他國家的傳媒機構、教育機構,但當尼加拉瓜用同一招數對付一些接受外國政府資助、專門組織反政府活動的NGO,卻被說成把國家推向獨裁統治。這些修辭濫調到底是告訴世界美國正被推向獨裁統治,還是暴露了美國政府的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