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徵費空談10載垃圾 圍城政治化靠害

本港兩大減廢計劃包括人均減廢目標及垃圾徵費推動超過10年無寸進,垃圾問題更被政治化!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黃煥忠表示,過去10多年,減廢目標不升反降,回收率只有29%。不欲垃圾圍城,便應盡快減廢,但俗稱垃圾徵費計劃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卻拖拉多年,本屆立法會雖決定重新審議,但會期只剩幾個月,今年能否通過變數仍大。學者直言,港府在垃圾徵費草案淪為議員爭取選票的政治籌碼,促立法會盡快通過草案。

黃煥忠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出,香港的垃圾徵費計劃被拖延多時,由提出至今,多年時間在討論及諮詢中被浪費,如今徵費草案得再提上立法會討論,他希望議員支持通過草案,盡快解決香港都市廢物不斷增加的問題。他批評政府過去10多年推動減廢工作不力,減廢目標不升反降,如目前回收率只有29%,但人均垃圾產生量已升至每人每日1.47公斤,遠高於預期的0.8公斤。

日棄1.15萬噸都市固體廢物

黃談到環境局日前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當中提及「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訂下中期減廢40%至45%,及回收55%的目標。他警告,2019年本港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大約有1.15萬噸,即使香港的減廢率能達預期的45%水平,仍需要處理大概6,000噸未分類的垃圾,垃圾量絕不容小覷。

倡倣效澳洲 當局提供回收費用

他指出,近年垃圾回收困難重重,香港的回收商每收一噸廢膠就要蝕一噸的投資,因為本港處理回收的費用高昂,往往支出由回收商承擔。反觀澳洲及歐洲大城市,均由政府購買回收商的服務,以確保分類回收工作不會停擺,他曾建議政府提供回收的費用,或聘用回收商提供服務,令香港的回收工作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但港府總以世界貿易組織不能直接資助回收商為由,讓回收商自生自滅。自2017年底,內地政府開始嚴禁外地沒處理的回收廢物進口,令過去兩年香港回收量即時插水,這才迫使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招標聘用回收商進行回收。他希望政府重新考慮以污者自付原則,利用生產者責任制,將回收到的徵費建立資源回收基金,推動本地減廢事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