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是個吉祥喜慶的節日。是順星節,是迎接眾星下界的日子,也是穀日。是傳說中可以預知新年運氣的節日。
中國歷代以農立國,穀子是主要食糧。大年初八是穀神生日,這天是向孩子們講解五穀的來歷和耕種的辛勞,秉承惜穀愛糧的農業文化精神。
這天在紐約大都會看守所內,新聞報道說中國向美國下了買穀糧的大訂單。鄰居「艾凡」便問:「中國又不夠吃了嗎?」
我正要解釋時,「積克」教授搶着說:「整個世界的人都夠吃嗎?還記得1972年『羅馬俱樂部』(智庫)便因為發表了駭人的警示研究而成名,說世界人口不斷劇增,超越糧食的生產資源而最終導致大規模的苦難。但到現在總體來說,全球糧食生產應能提供每人每日3,000大卡的熱量。但聯合國今年(2020)的報告指出全球還有6.9億人(8.9%)是餓着肚子的。原因是30-50%的糧食是在生產、食品加工、運輸、分配和使用,被有意或無意的損耗浪費掉的!而最大的浪費是在我們的飯桌上,廚餘佔所有浪費掉食糧的60%!另外的原因是因為氣候變化而導致的天災、蟲害、水源污染和不足,土地沙漠化,表層土壤的流失和鹼化。還有的就是貧瘠,窮人沒好地耕種,也沒錢買食糧!但最不公平的,就是富有民族群,大吃大喝之餘,也打着衞生安全的名義,把剩餘的廚餘倒掉棄置,真的暴殄天物,任意糟蹋天下糧食,不知愛惜。我也曾在看守所廚房裏工作過,你知道麼?每天拿出來分出去的食物只會多,不能少,如少了,便會被投訴說人權得不到保障,但拿出去的,吃不完的便要倒到垃圾桶裏去,不然,若某人吃廚餘後壞了肚子而投訴的話,便誰也承擔不了,所以有說道,在這裏,食用開支是『天一半地一半』的,就是說一半的食物是吃了的,另一半是倒掉的!」
艾凡接着說:「回到食物安全這個大課題上,聯合國報道說全球人口不斷的增長到2050年將達90億,食糧生產增長是趕不上人口的劇增的。當然可以用技術科學種植來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加可耕土地,但是隨着人們對奢華生活方式的追求,特別是難以滿足口舌的欲望,食糧短缺的危機仍然是個巨大的威脅。」
我馬上想起早前中國習主席呼籲國人節約「新食尚」的一番話:「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崇尚節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家主席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並強調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讓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精神,要求自我控制,耍謹慎明智地使用地球的資源,避免過度放縱。資源是用來解決我們的基本需求,而不是用來滿足我們無窮的欲望和沒節制的貪婪。這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應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自動自覺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方式。」
積克教授對中國國情有認識,說:「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歷史悠久、地大、人多!你們有全世界22%的人口,但只有全世界12%的可耕地,土地亦是多年之用以至耕無可耕的了,中國是吃飯的國家,『吃』是大事啊!『吃』可興邦,也可亡國!你們夠吃的吧?」
「歷代的中華民族都是從安樂中衰敗,從苦難中成長。近百多年來我們都是捱打、捱餓、捱罵!1901辛丑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來,之後東洋人又攻佔神州大地,沒有把我們打倒!我們便站起來了。1961辛丑年大饑荒,沒有把中國人餓死!之後我們便漸漸的富起來,溫飽問題基本上解決了。2021辛丑年西方聯手罵中國,也不會把我們罵垮的!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讓我們自強起來。這就是一個不怕打、不怕餓、不怕罵;也是打不倒、餓不壞、罵不垮的中華民族!」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