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英美殖民地

從新聞報道與分析來說,香港還是英美的殖民地。

一是報道主要是英美主流媒體提供,香港不加挑選、批判,全部採納。二是香港的新聞評論分析,限於資訊來源淺窄,也限於評論者的觀點主張,乃至視野、學養,脫不了英美的主流看法,分析的架構亦來自英美主流。

香港新聞勝於英美之處在於題材國際化,不像英美那樣囿於本地新聞,對國際新聞不感興趣,這反映港人比起英美大多數人更關心世界。但香港所得的國際訊息也還是由英美主流媒體所壟斷。在思想、視野方面,猶如困處鐵籠,任人操縱。這便是新殖民主義的思想禁錮和愚弄。

以緬甸今次軍事政變為例,香港媒體都是照搬英美主流的說法,一是說反民主、反人權、反自由,選舉勝利便應承認,不管選舉是否有問題,也不管緬甸現行憲法賦予軍方監督政府之權。

二是不管情況,所有被捕的都要立即釋放,不用審判,理由是軍政府不合法、不公義,所以便可不照法治制度和程序;代表公義,或被認定是公義的便可超越現行法制、法治。這些需求本身便自相矛盾,也普遍見諸各個推翻民選政府的顏色革命。香港亦然,可卻不見於美國本身的動亂,主流媒體的報道都是選擇性報道,為報道的政治目的服務。香港反修例動亂亦一樣,緬甸今次的情況亦相同。

新聞報道動輒說軍政府奪權,卻沒有介紹自2003年由軍方主動推行的民主化進程,和為甚麼軍方要強調推行有紀律的民主。在民選政府以外還為軍方保有憲法監督權。當然英美價值是反對軍方介入政治,但發展中國家不少民主政制出現問題都由軍方接管。一是軍方最代表民族主義;二是軍方是全國統一的組織力量,維護全國政權最有力量與決心。這不能簡單以保守、反民主來否決其歷史功能。美國實際也支持不少軍事政權。

今次政變還有特殊之處:昂山淑姬等被控的是疫情有關罪名,屬輕罪,不涉政治,也沒有關乎選舉不公。軍政府強調一年後要選舉,勝者執政。今次亦沒有大規模拘捕政治犯。撤換中央銀行主管,以及逮捕政府研究機構的澳洲籍學者,顯然其中有與選舉政治無關的因素和考慮。

歐美各國以駐緬大使館發表政治要求釋放昂山淑姬等,政治調子已降低。民間示威也零星冷落,似乎動員不起,昂山淑姬的全民盟亦似不欲強烈抗爭。這些迹象都不是軍事政變一般形態,此所以中國政府要多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