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遲交報告及資料不齊的中國科興疫苗獲專家開綠燈!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昨開會,指科興已按要求補交資料,委員會一致認為科興疫苗的效益大於風險,會建議政府批准緊急使用。委員會指,根據科興第3期臨床數據,18至60歲人士疫苗保護率整體為50.66%,接種第二針後為62.3%,而打第一針後隔28天打第二針,製造抗體會較理想。委員會又指,科興提供的資料已夠詳盡,相信該疫苗未來必定能通過醫學期刊審查。但有醫生指,本港較少專門研究疫苗的專家,質疑委員會決定可信性。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上周要求科興提供更多資料,包括打第一針疫苗後第14和第28天,再打第二針疫苗的分別,以及抗體數據。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指,科興於本月13至15日交回所需資料,並推薦第二針宜在打第一針後第28日再接種,製造抗體的效果較好。
他稱,科興第3期臨床數據主要針對18至60歲人士,疫苗保護率為50.66%,而隔28日打第二針,保護率將升至62.3%,以世衞標準的50%疫苗保護率來看,科興疫苗應是有效。科興數據又指,有部分人從英國等外地回內地後接種該疫苗,抗體製造率達80至100%,但目前疫苗對變種病毒的抗體效能仍然未明,未知能否有效終結疫情。他強調,委員會審批沒有受過壓力,是以科學角度審視數據。
至於嚴重副作用如面癱、吉巴氏症(即患者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導致發炎或四肢疼痛)。劉指,目前有逾1,189萬人接種科興疫苗,當中兩人有吉巴氏症,44人面癱;其他副作用則包括打針位置疼痛(60.9%)、頭痛(50%)、肌肉痠痛(19%)、肚瀉(15%)、作悶(13%)、嘔吐(2.8%)、出紅疹(1.4%)等,他強調相關症狀只出現一至兩天。
對於科興疫苗未有刊登其第3期臨床報告於醫學雜誌。委員許樹昌解釋,科興疫苗第一及二期的報告已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其中一篇的研究對象為60歲人士,並有列明副作用及嚴重副作用。他指,委員會內有成員是醫學期刊評審員,他相信科興第3期臨床報告未來必定能通過醫學期刊的審查。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質疑,國際醫學期刊會有不同國籍的研究人員提出問題,藥廠需要回答才可通過審批。
她指,其他疫苗已在醫學期刊刊登報告,但當局未公開科興第3期臨床報告,「大家對信任的定義不一樣,我不會單靠一個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就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