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一塌糊塗

香港剛經歷了一次不一樣的年宵花市。

每年農曆新年前,食環署會在各地區設年宵花市。一般都設乾貨區、濕貨區(賣花)和飲食檔。由於疫情關係,去年只容許有濕貨區。今年食環署如常繼續舉行年宵花市,在港、九和新界15個公園、運動場和遊樂場舉行,每區檔位減半,以減輕人群聚集。投標後於1月8日,食環署突然宣布取消年宵花市,改在各區公共屋邨另闢地點。所有花農在未有諮詢下收到通知,即時引起整個行業嘩然,「炒蝦拆蟹」之聲震天。花農話:啲花喺幾個月甚至幾年前開始培植,全靠每年年宵花市翻本,停辦花市,血本無歸。屋邨街坊說:有冇搞錯,怕病毒怕聚集人群,就取消年宵花市,搬來屋邨,就唔怕咩?署方高官不食人間煙火,可能知道這決定在冷氣房內構想,加上群眾力量,食環署於1月19日又宣布年宵花市會繼續開辦。但同樣,不少花農再大罵食環署,因為食環署取消年宵花市,不少花農花了10萬8萬元租了商場檔位擺賣,現在租錢不能退,人手又不足,成本增加,慘。食環署玩弄花農於股掌中,應該有人要承擔責任。

市民也經歷了一次不一樣的年宵花市。以維園為例,92檔花檔,分別排列在球場兩邊,不少是檔位貼檔位,好像不是人就毋須考慮1.5米距離,但兩排中間空位,可容許3至4架貨櫃車並排行駛。不是拍埋一堆,就是距離萬丈,這又是「冷氣室產品」!疫情無減,市民熱情卻升溫,不少家庭都帶同小朋友,一家大細行花市。他們經體溫監測儀器測體溫,接納「安心出行」二維碼及人流管制。離開時,小朋友雖沒有如常拿着氫氣球、風車、玩具等新年禮物,但總會手執一束束鮮花:蘭花、百合、五代同堂、桃花等。一眼望去,總要花上一千幾百元。據「桃花大王」的訪問,他笑不攏嘴地說「今年成本幾十萬,賣了幾百萬,比往年多三成。」今年花市非常旺,有些檔位更早在年廿七、廿八已清貨收工。

花市的另一個另類,是官員玩政治,搞到一塌糊塗。支聯會投標擺檔,中了標,卻比其他人延遲好幾小時才簽約。到開市前一天,說其檔囗標語不符合規矩,為「六四」籌款,負責人蔡耀昌說,他們已遮蓋橫額,但卻收到第二封警告信,要其清除不合格東西,否則取消合約。問題是信中並無說明要去除哪些有問題東西!作為管方,管理條文要清楚,支聯會32年來都在花市做相同活動,若部門認為有問題,理應事前在規章上說明,又或跟支聯會講清楚。部門有這樣的「官」,怎麽不會與民眾起矛盾,起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