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痣突變大潰瘍出血或患黑色素瘤

如果身上的痣突然變大,甚至潰瘍出血,可能是黑色素瘤作怪。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黑色素瘤是皮膚表層黑色素細胞不正常生長或變異形成,一般生長在皮膚位置,例如背部、手腳等,其主要高危因素為曬太陽。由於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是第3至4期,屆時或要透過免疫療法治療。

黑色素瘤屬皮膚癌的一種,較少在中國人身上出現,本港每年約只有70至80宗新增個案,但其惡化程度非常快,亦容易致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表示,黑色素瘤的外形與痣相似,男士的黑色素瘤常見於背部,女士則常見於手腳,中國人的黑色素瘤較特別,可能會出現在指甲內,或手、腳掌下,一般難以察覺。

常曬太陽 紫外線損基因

他續稱,如市民發現身上的痣突然變大、由黑色變淡、痣中央突然變白、由圓形變成不規則狀,甚至潰瘍出血,便可能是黑色素瘤。該疾病的高危因素為常曬太陽,因陽光內的紫外線B(UVB)會破壞皮膚黑色素細胞的基因,而皮膚白、年齡逾50歲、有家庭遺傳或曾患上癌症等人士,均有較高風險出現黑色素瘤。

接受免疫治療 效果顯著

治療上,如患者仍處於第一至二期,醫生大多建議把肉眼可見的黑色素瘤全數切除。不過,張指從未在香港見過第1期確診的黑色素瘤患者,大部分人發現時已屬第3或4期,患者或須進行免疫治療。由於癌細胞會釋放抗原,封鎖免疫系統T細胞功能,以避開T細胞的攻擊。PD-1及CTLA-4抑制劑的作用是重啟免疫作用,令T細胞認出並攻擊癌細胞,從而達成控制及治療癌症之效。

張分享一名曾使用免疫治療的後期黑色素瘤個案,李女士(化名)居於中國西部省份較偏遠鄉村,2015年起右臂皮膚有一粒黑痣,但間中損傷出血並慢慢變大,經兩次局部切除後,腫瘤仍重生,最後連腋下也長出腫塊。

她翌年到省府的醫科大學求診,終確診患黑色素瘤,腋下的硬塊是擴散的淋巴腺。由於當時免疫治療藥物仍未在內地註冊,李女士遂到香港接受治療,當時腋下腫塊直徑已達5厘米,復發的皮膚腫瘤亦有出血,她使用PD-1抑制劑3個月後,效果顯著,再檢查時腫瘤大部分已消失,她在病情受控後已返回內地。記者姚秀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