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經濟陷入衰退,港府擬放寬在職家庭津貼門檻,援助開工不足的打工仔,但仍堅拒推出失業援助金。議員批評當局「做啲唔做啲」,僅下調職津基本工時要求一半至72小時,而高額津貼仍維持於192小時,相信不少基層難領高額津貼;亦有議員關注措施未能協助失業人士,令外界感覺政府「諗縮數」及「縮骨」。
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議員姚思榮指出,職津只向兒童發放兒童津貼,家有長者則無法獲額外津貼;港府應把長者納入計劃,並關注當局可否以「先批核,後審閱」方式發放津貼。議員陸頌雄則稱,職津要求申請人先工作6個月,再申請過往半年津貼額,建議把時間縮短至3個月。他又說疫情下基層工時未必達高額津貼門檻,促當局不要「咁硬頸」。
議員潘兆平指出,本港失業大軍高達24萬人,加上疫情反覆,不少市民擔心農曆新年後失業情況惡化,部分工友「捱咗咁耐」已用光積蓄,令不少基層團體覺得港府拒推其他失業援助措施是「諗縮數」及「縮骨」。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回應說,職津設立原意是鼓勵市民就業,同時紓緩跨代貧窮問題,若改以家庭同住人數計算津貼金額,將「變成綜援」。他又稱,受惠住戶預料將增至約8萬,因涉及公帑,以「先批核,後審閱」發放津貼有一定難度。至於會否容許市民以過往3個月工作時數作申請,羅指屆時或要增加一倍人手處理,涉及數百人,「搵個地方畀佢哋返工都係一個問題」。
對於失業援助,羅認為「畀份工好過派錢」,會繼續創造職位。若基層家庭合計工時不達72小時,應只能賺取約4,000元月薪,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建議他們申請綜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