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近日多次突襲封區,但大多數「食白果」未能揪出新冠肺炎隱形患者,原因之一疑與港府胡亂封區有關,部分區域過去14天僅一宗個案,又有大廈完成強制檢測後又被圍封。對港府一意孤行頻密封區,有區議員狠批措施擾民兼無成效,質疑港府落錯藥。
港府1月23日凌晨起首次封區,佐敦新填地街一帶居民被禁足逾一日,直至25日清晨始獲解禁。該行動合共有7,000人被強制檢測,找出13宗確診個案。翌日,港府疑在民怨載道下改變策略,突擊圍封油麻地碧街,但封鎖範圍縮小,僅4幢大廈,時間縮短至12小時,惟330名檢測者中僅找到一宗個案。
港府隨後持續小規模封區,包括圍封北角東發大廈,以及一日內圍封藍田麗港城及油麻地部分大廈,惟均未能找出確診者。雖然無功而還,但港府仍宣布「加辣」,一連10日頻密封區。
連日封區行動中,至今已多次結果是「零確診」,早前原本發現一宗初步陽性個案,最終證實是有抗體的康復者;另一宗不確定個案最終證實為陰性。多次「食白果」,封區準則亦引起專家及社會質疑。
事實上,有部分區域過去14天僅一宗確診;亦有大廈數日前才完成強檢又再被圍封,有受影響商戶指已做了3次檢測,短時間內驗完再驗,當局行動被轟多餘及沒有意義。
油尖旺區淪為重災區,短短兩周多處被圍封,但成效無寸進。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批評封區行動擾民,且勞民傷財,令居民相當煎熬。有居民因強制檢測、僱主要求等,一周內做了5次檢測,質疑港府落錯藥,應針對高危群組做檢測。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港府突襲封區可檢測的人數少,對控制疫情成效低;加上確診個案正在下跌,圍封行動或難找到確診個案。他又批評單靠封區去截斷傳播鏈,無科學根據,而病毒有潛伏期,此刻未能找到確診個案,不代表安全。若港府以為零確診就已達到小區清零,是誤導市民,令大家放下戒心,隨時致疫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