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現時透過污水檢測驗出新冠病毒結果作為強制檢測,甚至封區準則,過去一個月內75幢大廈因污水驗出新冠病毒而要強制檢測,但近90%大廈強檢後零確診,當局近日改變準則,污水樣本只要有一次驗出新冠病毒,整幢大廈便需要強制檢測,並在諮詢港大團隊意見後,認為有空間降低大廈強制檢測門檻。有專家形容污水檢測有多種限制,若發現污水含新冠病毒亦有機會來自大廈訪客,從近期數據來看不符成本效益,認為當局應檢視成效。
港府自去年12月底首次引用污水檢測結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截至上月底的一個月內因污水驗出新冠病毒而要強制檢測的大廈有75幢,及後只有9幢大廈出現確診個案,即近90%大廈在強檢後是零確診。港府現時所用的污水檢測參照港大團隊的研究做法,港大的準則是大廈污水連續兩至3日內有兩日驗出新冠病毒,考慮其他流行病學資料後才會將大廈納入強檢名單,但港府近日已改變準則。
食衞局和環保署指出,為快速大範圍的市中心舊區尋找隱形患者,近期污水檢測是驗街區而非個別大廈,每街區內有數幢甚至10多幢大廈,可覆蓋數百以至千計人口,並在諮詢港大團隊意見後,降低大廈強制檢測門檻,一個街區的污水只要驗出一次新冠病毒,區內數以千計居民或要強制檢測。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接受傳媒訪問時稱,污水檢測有一定限制,由大廈內出現染疫者至污水驗出新冠病毒有時差,污水驗出新冠病毒至全幢大廈居民完成強制檢測也有時差,或因此導致污水檢測與強制檢測的結果有出入。此外,污水可能有不同流向,驗出新冠病毒的污水樣本,或不是來自要強制檢測的大廈,並認為當局應檢視污水檢測成本效益,以近日的數字看,不能算是符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