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中大研新型多肽抑制劑 助緩減柏金遜病

【本報訊】柏金遜病是長者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腦內部分神經系統功能受損而引發,真正成因仍未明。香港中文大學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多肽抑制劑,針對一種會破壞神經系統的蛋白聚集體,抑制其在腦部累積,或有助緩減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柏金遜病及路易氏體失智症,並期望日後可供臨床應用,改善患者病情。

阻止蛋白聚集物積聚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指出,近年有不少研究發現,柏金遜病患者和部分認知障礙患者的大腦神經細胞中,均存在大量「α-突觸核蛋白」,這種蛋白聚集物具有神經毒性,能破壞神經細胞導致認知和運動功能衰退。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文博表示,在柏金遜病等神經退化性病人的腦部,大多會找到「α-突觸核蛋白」,若能夠在患病初期抑制「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可延緩病情惡化。

研究團隊近年發現一種特定的「SUMO1蛋白變種體」有效抑制「α-突觸核蛋白」在腦神經積聚。團隊隨後花5年時間,鑑定出SUMO1蛋白中的「SUMO1(15-55)」結構片段能夠與「α-突觸核蛋白」結合,直接阻止其積聚。團隊利用果蠅進行實驗,幼蟲期被注入多肽抑制劑「SUMO1(15-55)」治療後,減緩了成蟲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相關症狀,顯示該多肽抑制劑在治療柏金遜病方面具有重大潛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