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昨日在不記名投票下,通過將涉款6.6億元、關於保存位於九龍城啟德的龍津石橋遺迹和興建一條保育長廊的議案,交付財務委員會上審議。有議員直斥政府保育工作有不足,文件欠奉,而且未能反映遺迹的原貌,看不到歷史價值,更直斥「愈做愈唔夠育(保育),肌肉萎縮添」。
議員何君堯批評,該項目聽起來是保育,但卻看不到「斷橋藏龍」中的藏龍,只看到爛石一堆,看不到橋的原貌,形容是在地下商場中間有堆爛石,未能從保育中看到歷史,直斥不吸引。他更指,面對現時有疫情當前,仍需花6億元只看到一堆爛石,質疑撥款是否有急切性。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回應指,該遺迹是於清朝時期讓市民登岸和連接九龍城的主要設施,見證香港歷史發展,在市區只有這條石橋能獲保存;又指在發掘過程中,石橋的實心構建保留得非常好,並指會在保育長廊內利用歷史圖片展現該橋的歷史重要性。建築署署長何永賢則指,遺迹原址的保育手法,分為還原式或遺迹式,曾就此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和古物諮詢委員會,最終決定用「遺迹形式、以滄桑味道」展示,並建議在原址以「原汁原味」方式保存,橋的原貌則會用圖片、多媒體設計去表達。
何君堯對此反駁,看後不單止滄桑,「直頭心都創埋、心傷添」;又指未有說明28個橋躉的材料,實心部分則雜亂無章,從建築學上看不到優勢之處;更指「龍」意即天子,反問木板橋如何為龍津橋,「唔好侮辱咗皇帝啦」;他建議應以舊橋躉再興建橋的原貌。
另外,早前引起全民關注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保育事件,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表示,古物古蹟辦事處正研究該配水庫的文物價值,料3月會有擬議評級,該會屆時審視報告後,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料最快6月可確立評級,較正常程序快半年。他認為配水庫文化價值高,評級料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