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去年今日確診首宗新冠肺炎個案,疫情襲港來到一周年,被港府喻為「港版火神山醫院」、位於機場亞博館旁的臨時醫院近日亦竣工。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接受訪問時透露,爭取臨時醫院二月尾起分階段投入運作,初期開放48張病床,逐步取代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臨時醫院就位,惟2003年沙士時建議應對疫症而興建的3座傳染病大樓,18年過去,至今仍僅一座落成,他坦言有關計劃尚停留在研究階段。
臨時醫院正式被命名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高拔陞表示,醫院硬件幾乎與一般醫院病房無分別,可處理輕症至稍嚴重的確診病人,會先開放一間病房,共48張病床,再逐步推展至逾800張病床。
臨時醫院初期會與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同步運作,後者服務會逐步全面遷移至臨時醫院。他指亞博館只能接收輕症患者,病人若要服藥、聞氧氣或吊鹽水都要轉送醫院,但臨時醫院可提供上述治療,減低運送過程中醫護感染風險。
與內地「火神山醫院」不同的是,臨時醫院不會接收危重病人,高指深切治療部要有多個專科支援,例如放射診斷、做手術或配置人工心肺機等,惟不足一成確診患者屬重症,認為毋須安排整個團隊長期駐守臨時醫院。至於臨時醫院運作多久,他估計疫情會維持一段長時間,又認為該院將來仍可處理其他種類的傳染病人。他又指亞博館正使用預測工具技術(Prediction Tool),以病人的血液化驗結果、年齡及病史,去推算他們病情惡化的機率,從而提早作出準備,準確度超過九成。
經歷2003年沙士一役,醫管局當時提交報告指要興建3座傳染病大樓應對未來疫症,惟至今仍僅瑪嘉烈醫院的大樓落成,其餘兩座落空。新一場疫症已過一年,兩座大樓仍未見影,高表示,現時有逐步加強醫院內的負壓設備及防感染控制配套,讓傳染病人毋須集中於傳染病大樓,有較大彈性,又指疫症性質非每次如同沙士,處理手法也未必相同。他坦言興建傳染病大樓的計劃尚在研究中,運作模式仍在討論。被問到已討論將近20年是否太久,他不認同時間太長,指需不斷累積經驗及因應最新評估進行調節。
本港即將有新冠疫苗,惟部分疫苗成效惹爭議,早前有大學調查指市民接種意欲不高。對於身為高危組別的前線醫護,高承認目前無法掌握有多少員工會接種,但形容疫苗是疫情的最大希望,鼓勵同事把握機會打針,又指外國很多醫護都會接種。
他又指傾向於每個醫院聯網設立最少一個疫苗接種中心,並估計接種安排要視乎哪隻疫苗先抵港,若內地科興生物疫苗先到,或會以目前接種流感疫苗方式為大眾注射;若是儲存較複雜的復星及BioNTech疫苗先到,可能要安排到接種中心或派外展隊到院舍為長者打針,外展隊亦會跟進長者接種後的反應及治療。記者鍾君容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