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資訊科技日益進步,公立醫院的臨床服務也逐步電子化。今年是醫院管理局成立30周年,醫管局由最初的靠人手書寫紙張病歷,發展到電子病歷系統,甚至以機械人運送病人的藥物等。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部主管張毅翔表示,公立醫院已逐步邁向「智慧醫院」,以引入更多科技去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並且預計在未來3年內將全港18間主要公立醫院發展成「智慧醫院」。
張毅翔表示,「智慧醫院」包含了幾項要素,當中包括「智慧照顧」、「智慧醫院管理」、「智慧員工」、「智慧醫院支援」以及「智慧設施」。
智慧照顧方面,在電子化的工作環境下,醫護人員能利用科技提升照顧病人的質素;智慧醫院管理指,有完善管理數據的方式,可即時為醫護或管理層提供所需的數據。
而智慧醫院支援是以科技取代部分人力,例如以機械人運送病人的藥物、膳食和衣服等;智慧員工則是指利用新科技如電子管理系統,提醒醫護要適時跟進病人的病情。
至於智慧設施,則指將整座醫院大樓內的硬件設施配套電子化,例如病人床頭的電子資訊欄及電子維生指數監察。
張指香港正在面臨病人愈來愈多的問題,若果情況持續,單以醫管局現有人手根本難以應付,只會加重醫護的工作負擔。他期望在3年內可將18間設有急症室的醫院,例如瑪麗醫院、廣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等,發展成「智慧醫院」,引入更多科技,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張透露,醫管局在今年會繼續在各區不同的公立醫院加入智慧醫院元素,例如在更多公立醫院引入機械人來進行運輸以及巡邏工作;設立更多智能身體檢查服務站、維生指數監察系統及人工智能分流高風險肺片系統等。
另外,醫管局亦會積極研究5G通訊在臨床上的應用,例如可以讓資深醫生遙距指導及監察手術進行,現時有數間醫院開始進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