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周在中央黨校舉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專題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部班」是一種特殊的高層議事形式,旨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並部署任務、施加壓力。其與會者囊括黨政軍群各部門和各省區市首腦,甚至還包括黨外頭面人物,陣容、規模不亞於中央全會、中央經濟會議,分量極重。
此次「省部班」聚焦五中全會有關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以確保今年「十四五規劃」以及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劍指本世紀中葉建國百年時的復興目標。最高領導在研討班上着重闡述了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並且強調: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
中國現今已經進入了自1949年建國後的第3個30年,其時代特徵,既不同於「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第1個30年;與改革開放之後的第2個30年相比,在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也都有不少的修正與調整。「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促」的新格局,正是與新時代特徵息息相關。
就經濟方面而言,第1個30年,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一切國有,消滅民營資本,以意識形態指導外交,對外奉行強硬反西方政策,進而形成閉關鎖國,倡導艱苦奮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第2個30年,確立經濟建設為中心,大規模對外開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融入全球化和國際大循環,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成為「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快速提升了綜合國力。在外交政策上則是韜光養晦,不挑頭,不扛旗,不當出頭鳥,悶聲發大財。
經濟規模的膨脹以及國際力量對比變化,令中南海對歷史階段任務方略有了新定位。2013年1月,在學習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高層首次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即兩個30年不能相互否定。
這對第3個30年的戰略取向具有很重要影響。某種意義上,同時吸取兩個時期的歷史紅利與政治遺產,合二為一,既包括毛時代的鬥爭意識、強硬姿態、權威主義以及公有制、公私合營,對外充滿戒心;另一方面,也不(實際也是不能)放棄改革開放。反映到當下,許多政策取向呈現雜糅特點,對前兩個30年進行揚棄與提取,「姓社姓資」一鍋燴。
對內,做大做強國企,對民企恩威並用、拉打結合,國進民退,乃至出現了「新公私合營」之類的回潮論調;對外強勢亮劍,戰狼四出,民粹洶湧。而新發展格局強調內循環基本盤,以此為基礎進行開放,內外亦不平等,首先防範「卡脖子」、「掉鏈子」,進而要構建對外的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貫穿鬥爭思維。以經濟領域的內循環,為對外競爭話語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