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市民喜玩手機遊戲,更會以真金白銀的課金方式購買虛擬商品。消費者委員會就免費手機遊戲展開測試,經下載及體驗11款後,該會發現部分手遊開發商在遊戲中以多種方式推銷、引誘玩家以現金購買虛擬商品。據消委會統計,去年網上遊戲的投訴高達154宗,較前年多逾一倍,呼籲手遊玩家小心遊戲的條款,免墮消費陷阱。
消委會試玩的11款手遊均可在智能手機的兩大平台iOS App Store及Android Google Play下載,結果發現手遊有多種推銷課金的手法,包括推出首儲優惠、「限定」禮包、「抽獎」,甚至遊戲內亦經常顯示儲值優惠訊息等吸客。
當中,有9款手遊設有「首儲獎勵」,即玩家首次課金後,可獲得額外虛擬商品,藉此引誘玩家踏出課金第一步;隨後若累積儲值金額到指定水平,會再有獎賞,誘使玩家持續課金。
然而,有遊戲需累積現金價值高達480萬元的儲值,才能獲得最頂級的回贈或待遇。
消委會又提到,這些手遊的「抽獎」資訊欠透明,11款遊戲僅有7款向玩家披露各類商品「中獎」機率,當中有些遊戲抽中稀有商品的機率更低至0.2%至0.8%,玩家或要大量課金,才有機會獲滿意的商品及資源。
消委會提醒玩家,要留意手遊的用戶協議及服務條款,又提醒家長要留意子女行為,避免他們墮入手遊的消費陷阱,尤其部分遊戲表明不會對未成年人的消費退款。消委會又建議當局參考內地、日本及台灣等周邊地區,針對手遊的銷售手法、「中獎」機率、退款機制、未成年人之消費等作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