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百廢待興。飲食業、酒店業、航空業生意大受影響,連帶不少慈善團體回收的食物量亦有所減少。有機構自2011年開始拯救街市、超級市場、企業等多出但仍可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烹煮成熱飯餐,派發給有需要人士。機構更教路,市民只要物盡其用,學習惜飲惜食的法則,自然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惜食堂」物流團隊早上8時許到達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向菜販收集剩餘蔬菜。仔細看看這天收集到的8籃蔬菜,絕大部分外表完好。團隊解釋,由於部分菜檔的合作客戶為酒店和高級食府,對蔬菜的質量要求甚高,不少質量稍遜的批次最終落入堆填區。而惜食堂與菜檔合作,將這批蔬菜救起,運到荔枝角的「惜食分餉站」作中央處理。
義工和職員分成多個小組,密鑼緊鼓分類、清洗和切割收集得來的瓜菜類食物,務求處理好當日目標的蔬菜量。其中一組每人拿着剪刀圍成一圈,集中處理質素較差的莖葉類蔬菜。「佢哋只會將葉上發黃或損壞嘅部分剪走,盡可能保留可食用嘅部分。」惜食分餉站主管馮漢華表示,由於擔心有農藥殘留,黃花部分也會拔走,而這些無法食用的廚餘會運送至專門收集廚餘的公司以用作堆肥用途。
處理好的食材就會運送到廚房烹煮成飯餐。由於收集到的食物種類時有不同,廚師設計餐單時都要扭盡六壬。例如保質期較長的「速凍飯餐」會盡量使用根莖類蔬菜,使翻熱食用時仍可保留蔬菜的質感。豆腐蘊含豐富大豆蛋白質,不少長者都有牙齒問題,因其容易消化和咀嚼,特別受長者歡迎。
「只要發揮創意,市民喺生活上其實有好多方法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項目經理謝詠文教路,不少家庭會用豆漿機自製豆漿,剩下的黃豆渣不用扔棄,只要加入配菜和調味料,壓成餅狀煎香,即變成美味又健康的素漢堡扒。煲湯剩下的煲湯豬肉可製成肉鬆,只需瀝乾水,撕成條狀,置於鑊中炒乾即可。
謝指乾貨食物的包裝上一般有兩種食用日期,一為「此日期前食用」(Use By),即過了該日期食用會有損健康,如奶類製品、凍肉、麵包等;另一款為「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即該日期前食物有最好的質素,即使過期食用亦可,如罐頭、餅乾等。如要食用過期的Best Before食物,她建議先觀察並嗅其氣味,如沒有明顯變壞則可繼續食用,減少浪費。
圖/文:朱偉坤、楊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