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層單位染疫風險較低

【本報訊】疫情期間不時有公屋爆疫,市民憂慮與喉管有關。理工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如通風管內含有超高濃度的帶病毒污穢物,加上對流、風力風向、擾流效應、抽油煙機及排氣扇運作等因素,通風管排出的氣溶膠粒子有機會飄浮,並依附在牆壁或物件上,影響鄰近單位,而中層單位染疫的風險會較低層或高層低。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梁杏梅、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王寧添及團隊使用偽病毒或噬菌體,以及名為「四氟乙烷」的氣體,到一字型、T型、Y型及十字型的公屋,透過計算流體力學分析影響氣溶膠流動的因素,分析氣溶膠對不同坐向住戶的影響。團隊因疫情關係,暫未能實地研究,只能透過渠管排污氣體流動實驗,得出初步科學數據。

氣溶膠可飄浮依附物件

王寧添表示,根據數據,帶病毒的污穢物在排水管道內流動,如改變方向或衝擊管壁等,均有可能產生氣溶膠。一般而言,氣溶膠粒子會在設置於屋頂的通風立管開口釋放,並在大氣中稀釋,氣溶膠濃度將大幅下降,感染風險不高。但若氣溶膠濃度極高,加上對流、風力風向、擾流效應、抽油煙機及排氣扇運作等因素下,通風管排出的氣溶膠粒子有機會飄浮並依附在牆壁或物件上。

研究亦發現,中層單位染疫的風險會較低層或高層單位低。因排污通風管會間歇性地產生大於管外大氣壓的低頻率「正氣壓力」,令氣溶膠飄到較遠距離,但排出的氣體離高層住戶較近;低層住戶則因為氣溶膠會較長時間留在低層管道中,而增加染疫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