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信封制 中環地王招標 難防官商勾結

有望成為「地王」的中環新海濱3號用地正式招標,政府昨宣布,將出售中環新海濱3號用地,明年6月18日截標。在一片爭議聲中,政府仍堅持非傳統的價高者得拍賣,在疫市下以「雙信封制」的招標方式,即在審批標書時同時評估設計和價錢出售這幅地皮,有市場人士指,雙信封形式招標未必一定是價高者得,估計地價約370億至400億元,比1月時估算低約20%。有關注土地發展的人士批評,是次招標的評審具有不客觀劃一的準則,或會令人質疑有「官商勾結」的情況,亦有人認為若該地皮以「賤價」賣出,或會間接影響香港土地資源運用的分配。

發展局昨日表示,是次招標安排依照《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釐定,投標者需同時以不同的信封遞交價格建議和非價格建議,評審準則中的價格建議和非價格建議兩者評分比重相同,各佔50%。政府強調,非價格建議需達到合格分數、不低於政府所設定的底價。為增加透明度以及參照現行土地出售安排,政府會在完成交易程序後以不具名方式,在合適的時間公布所有符合要求的未中標者的總評分、出價及設計方案概要。

評估設計 欠客觀標準

一直關注土地議題的葵青區區議員尹兆堅表示,涉事的土地可能是全港最高價值的土地,在現時港府的誠信、民望甚低的情況之下,若再以沒有客觀劃一標準的非價格形式衡量招標準則,難免會令人質疑是否有「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內部分定餅先」的情況,除了難以令未中標者信服,「中標嗰個都會好大鑊」。尹又稱,所謂的非價格性準則如設計特色、環保等因素,亦難免會造成「虛位」,無形中為港府製造了一定的主導權,能更容易影響招標結果。

隨時賤賣 少收數百億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雙信封」形式的招標最直接影響的是公帑收入,若以非價格的因素影響招標結果,或會使該幅土地「賤價賣」,令政府的賣地收益減少,最後政府若需要「補番條數」,便有可能需要「攞原本要嚟起公屋嘅地出嚟賣」,影響長遠的土地資源分配。陳又指出,不同的招標方式的價格可以相差達幾百億元,反問「點解呢個(土地)會有特殊待遇」,認為政府應盡早更改該土地的招標方式,以免立下壞先例。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表示,中環海濱商業地採用雙信封形式招標,所以未必一定是價高者得。而在這招標形式下,估計地價約370億至400億元,樓面呎價約2.3萬至2.5萬元,比1月時估算低約20%。長期租金回報率料約3至4%,資金回收期約25至30年。他認為設計及技術標書需要公開透明,政府最好解釋中標的項目規劃及發展內容及中標原因,以釋除市場疑慮。

3號用地地盤面積約為47,967平方米,指定作非工業(不包括住宅、倉庫及加油站)用途,最高的樓面面積可達150,000平方米。發展局稱,3號用地是中環核心商業區內一幅具規模的優質商業用地,加上其優越海濱位置,綜合發展能為香港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希望把3號用地打造成香港的嶄新地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