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半長期病患精神健康肥佬

【本報訊】疫情下不少非緊急康復服務暫停,長期病患者憂慮加重病情,情緒壓力大增。一項調查發現,46.5%受訪長期病患者在疫情下減少運動,當中約半數出現中度或以上精神困擾,包括抑鬱及焦慮等,顯示長期病患者精神健康平均僅46.09分,屬不合格,擔憂第4波疫情下情況會更嚴重,調查機構建議長期病患者平日多做室內運動及善用網絡與他人聯繫,若發現自己持續失眠及心情低落,則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公院服務暫停 物理治療減少

香港復康會聯同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於今年10月至11月中旬間,以網上問卷形式,了解436名長期病患者在疫情下的精神健康,發現68%受訪者減少戶外活動;30%減少覆診或治療;57%逗留家中的時間增加。調查亦分別兩項指標,量度受訪者的精神健康,前者平均分僅得46.09分,高達54.8%受訪者有抑鬱徵狀;後者則分別有30.5%及43.3%出現中度或以上的抑鬱和焦慮徵狀。

今年59歲的劉女士指出,她去年9月中風,留醫一個多月後出院,初期半邊身仍受影響,難以活動自如,須以輪椅代步,亦要定期接受物理治療。惟她甫出院即接連遇上社會事件及疫情來襲,公院非緊急服務一度暫停,「改咗2至3次期」才獲安排每月接受一次物理治療,期間感到十分緊張及焦慮,擔憂會因此影響康復,甚至再度中風。她指,後來參加網上康復課程,學習在家中做運動,並與他人分享有關經驗,心情才有所平復。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指出,調查顯示長期病患的精神健康「絕對係嚴重」,但尚未反映第4波疫情下的情況,加上華人傳統「冬大過年」,相信長期病患在冬至佳節要減少社交接觸,或會出現期望落差,進一步影響情緒。香港復康會總裁梁佩如指,長期病患若出現抑鬱徵狀長達一至兩周,代表其精神健康響起警號,應盡早求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