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補腦緩認知障礙藥膳針灸幫到手

不少老年人患有認知障礙症,本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一人患病。從中醫角度分析,認知障礙症屬於健忘、癡呆範疇,有中醫指該症通常有四種病因,包括腎虛髓減、心脾兩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中醫會根據病人病因及病情,決定如何處方食療及針灸,有患者內服中藥,外進行針灸,病情得以緩和,記憶力亦有改善。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註冊中醫師巢朝棟表示,認知障礙症多因年老久病且體弱、七情內傷、臟腑虛弱、氣血陰陽虧損,腦失所養而起,或因痰瘀蒙蔽清竅,神明無所主所致。症狀較輕者,通常會有寡言、反應遲鈍及善忘等病徵;重症患者則會神情茫然、終日不語、外出不知歸途,食欲不振、大小二便失禁等。

心脾兩虛 易倦頭暈

巢解釋,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中醫角度上可分為腎虛髓減、心脾兩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四類,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病因,決定如何處方食療及針灸。當中,腎虛髓減的人士因年老久病,致腎精虧損,腦髓缺乏新血作填充,致「腦髓漸空」,患者會有腰膝痠軟、耳鳴耳聾等病徵。至於心脾兩虛則是因心臟氣血不足,加上作為氣血生化之源的脾臟虛弱,令人精神失去滋養,患者會易疲、臉黃、頭暈等。

他續稱,痰濁阻竅的人士是因飲食不節制,致損傷脾胃,患者通常面色蒼白、體胖多痰及嗜睡。氣滯血瘀是因患者長期鬱鬱寡歡,令氣血運動受阻,臟腑氣血無法通往腦部,病人會面色晦暗、頭痛及全身肢體痹痛等。

如家中有長者疑患認知障礙症,家屬最好陪同患者面見中醫師。巢指因患者首次求診時,中醫師會先詢問家屬,病人是否有記憶力衰退等情況,其後再觀察求診者面色及把脈,以判斷患者的病因。他憶述,年屆七旬的陳婆婆家屬發現她有記憶力下降症狀,伴有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家屬隨即陪同陳婆婆求診。中醫判斷陳婆婆為認知障礙症,證實屬腎虛髓減,治療以益腎填精為主,內服中藥結合針刺治療,經治療後家屬反映患者記憶力有改善。記者姚秀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