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3季電騙案急升1.3倍 涉款4億

本港電話騙案急升,警方今年首3季共錄得895宗,較去年同期的388宗上升逾1.3倍,總損失金額更由去年約8,200萬元,激增至今年逾4億元,升幅逼近4倍,情況令人憂慮,受害人最細只有14歲,亦有年輕金融專才受騙。警方表示,電騙案中以「假冒官員」案件佔最多,包括利用《港區國安法》行騙;警方又指51歲或以上人士較易成為電騙案受害人,呼籲市民多留意家中長輩。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顏凱欣表示,金融專才成為騙徒的目標,警方共錄得4宗有關的案件,受害人年齡介乎24至27歲,大多並非在本地升學,而是畢業於內地的名牌大學,或是由外國回流,雖然年紀尚輕,但4宗案件的損失金額已達1,500萬元,相信是由於疫情關係,從事有關行業的人士皆在家工作,亦較少留意本地新聞,「好多時對佢哋嚟講,係從來未聽過電話騙案呢樣嘢」。警方針對此情況,除在國際傳媒刊登廣告,並安排該新聞平台與警方進行相關專題訪問。

假冒官員利用國安法行騙

在電騙案中,以假冒官員騙案佔最多,由去年首3季的160宗,增至今年同期的465宗,涉案的損失金額更高達3億元,當中最新手法是利用《港區國安法》行騙,警方共接獲11宗,當中兩宗有受害人被騙,涉款90萬元,該兩宗案件的騙徒是假扮內地官員,聲稱事主違國安法,在內地洗黑錢或以不同理由誘使事主匯錢到內地戶口的騙案,警方已聯絡相關銀行攔截騙款。

51歲或以上 較易成受害人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莫子威表示,近年電話騙案經常結合科技元素,騙徒會結合圖像、虛擬網站、木馬程式等,形容「所有聲東擊西的方法最後都係為咗呃錢」。今年最高涉款的案件受害者為一名85歲的婆婆,她在4月以為自己被捲入罪案,並把自己網上銀行的資料交到騙徒手中,最後騙徒轉走約2,000萬港元,她在6月始發現自己受騙,報警求助。

顏凱欣表示,在868名受害人中,有57%即499名於51歲或以上。她呼籲市民留意,若家中的長輩突然要求到銀行開設網上理財戶口、轉用智能電話、不分日夜且長時間使用一些社交媒體匯報自己的行縱,便有可能跌入電話騙案的圈套,需要家人介入協助。

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督察鄧德陽曾親身接觸騙徒,並花了6日時間了解電話騙案的犯罪手法,騙徒會設立虛假的內地官員網站,以內地官員照片作通訊軟件頭像,又會製作假的內地檢察院傳票,及假的執行命令文件,再以「先嚇後幫」的手法騙取受害人信任,最後取得受害人的銀行資訊。記者高詩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