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港海岸垃圾數量達3,800公噸,惟情況至今仍未見改善,早前被環保署點名的垃圾灘依然「臭名遠播」,其中大嶼山水口灣及屯門龍鼓灘雖「上榜」5年,垃圾量仍然驚人;至於西貢破邊洲海岸亦有大批垃圾堆積,進身為新垃圾灘。有行山愛好者早前發起破邊洲的淨灘活動,收集到多達近250袋垃圾,又指不少偏遠海島都有海岸垃圾問題,用科技亦難以監測。環保團體則促請政府與區議會合作加強監察。
環保署在2015年列出需優先處理海上垃圾地點名單,2017年名單更新至29個,並引入5級制為各地點的清潔評級。食環署於2018年參考上述名單,在水口灣、貝澳及鹽田仔等地區安裝360度「天眼」,監察沖上岸邊的垃圾數量,今年3月拓展至15個地點。
惟監察措施成效未彰,水口灣被列作優先處理的地點已有5年,亦有安裝「天眼」,但垃圾量不跌反升,環保署及食環署去年共收集10公噸海上垃圾,較2018年增加超過55%。今年首3季被評定為2級滿意,記者早前發現海灘滿布垃圾,當中包括飲料膠樽、多個印有簡體字的包裝袋。
另一垃圾灘龍鼓灘,除長期被垃圾佔據,7月曾有大量來歷不明的豬手沖上岸,發出陣陣惡臭。記者早前到場發現灘上有大量寫簡體字的魚飼料袋,灘側大石間有大量膠樽及日用品包裝棄置。而8月中亦有環團在索罟群島收集到大量同款魚飼料袋,懷疑由內地漂來。
需優先處理海上垃圾地點名單3年未更新,部分無「上榜」的海岸卻湧現垃圾問題。不在名單內的西貢破邊洲,雖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景點之一,但垃圾情況嚴峻。「都係偶然行山經過,先至發現咁多垃圾。」行山愛好者「Hikeexit」成員阿奶日前發起破邊洲的淨灘活動,3次活動共收集近250袋垃圾,包括逾百袋發泡膠及71袋膠樽。他指不少偏遠海島都有海岸垃圾問題,部分垃圾隱藏林間,難以用科技監測。
「有部分(海岸)地點比較偏遠,個列表涵蓋唔晒。」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表示,海岸垃圾大部分經海水沖上岸,即使安裝天眼亦難以找到棄置垃圾的人,無法起到阻嚇作用,他建議將資源投放在清理方面,加上部分海岸地點偏遠,促港府和區議會及環保團體合作。
圖/文:朱偉坤、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