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剛公布的施政報告聲稱已覓得330公頃土地,作為未來10年提供31.6萬個公營單位之用,但此說引起質疑,更有批評指政府「篤數」。香港建築師學會昨亦質疑政府統計,認為當中或納入地契未到期、或以土地收回條例的土地「泵大」數字,期望政府交代細節釋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則指,土地供應集中在後5年,有信心可以達成。
根據政府2017年立法會文件,曾指要在2046年前提供足夠單位,仍欠缺約200公頃土地,但施政報告卻忽稱「夠數」,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李國興昨在記者會上笑言:「我哋都有疑問,兩年前土地發展好似冇咁多(土地供應)。」李質疑數字或涵蓋一些需要用上土地收回條例、地契未到期,或要根據冗長法律程序才可收回的土地,但屆時那些土地不知能否發展成房屋供應。學會認為,現時政府多項土地爭議措施,資料不夠全面,易令公眾猜測,要求當局提高項目發展透明度、收集市民意見,學會又重申城市規劃不應由基建主導,應有長遠願景,重質不重量。
黃偉綸昨回應「篤數」之嫌,強調相當土地供應集中在後5年,加上「生地」變「熟地」建屋需要相當時間,他有信心可達成。又指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土地已進入規劃程序,另約四成經改劃而來的土地大致完成規劃程序,餘下是行政和興建工程。
另外,低收入家庭現金津貼明年7月才開始派發,有批評指進展太慢,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昨解釋,該計劃涉及審批程序,至於政府正研究劏房租務管制,會否觸發業主加租潮,津貼變相「轉贈」業主,陳指不排除有人「乘人之危」,會在明年第一季後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