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文憑試考生 蘇軾歐陽修當李白杜甫

【本報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出版2020中學文憑試的《試題專輯》,分科介紹學生在答題及掌握相關科目的情況,其中中文科試題發現考生有多項問題,如錯別字甚多,「宗旨」誤寫為「忠旨」、「壘」誤寫成「疊」,答題時普遍有審題不周、闡述粗疏的弊病,更有考生誤把蘇軾、歐陽修當作李白、杜甫,考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亦較弱。

據中文科試題專輯顯示,今年卷一閱讀甲部,即指定閱讀篇章考題,難度與往年相若,考生今年較普遍而明顯的問題是審題能力不足,如題目要求就「啟發」作答,但只重複文意、抄錄原文,甚至答非所問。

歷史科爭議試題未刊專輯內

報告指,不少考生把「壘」誤寫成「疊」,將「宗旨」誤寫為「忠旨」、「其中」誤寫成「期中」等。考生答題時普遍有審題不周、闡述粗疏,甚至意念不清的毛病,建議考生多讀多寫。乙部文言考材屬借物抒情,考生表現亦未如理想,普遍未能準確理解,反映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較弱。報告又指,考生在論說文堆砌例子或舉例不當,甚至有考生誤把蘇軾、歐陽修當作李白、杜甫。

通識科方面,有題目要求考生就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的「兩難情境」闡述答案,並提供資料指行使言論自由附有責任及義務,包括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引伸新聞自由非絕對,又列出多項公眾針對新聞自由的評分。報告指,該題整體考生表現「欠佳」,未能分辨數據所反映的是公眾觀感,而非新聞自由程度的事實陳述。

另外,歷史科被揭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引起牽連大波後終被取消。該分題在考評報告消失,未有刊於試題專輯內。至於中國歷史科亦有涉及抗日戰爭,提供兩幅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品作資料,題目問及是否同意「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傳單的觀點,並援引史實加以解釋。報告指考生在該題表現「未如理想」,表現較弱的考生,則只空泛表達觀點,缺乏史實支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