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本土派

香港不少人以政治取向先行,心理上對不同想法者抗拒,不問事情本質,先入為主對異己者排斥,結果有些本來非政治性的議題也成為禁忌。例如有人自稱本土派,提倡保育本土特色,卻時常被誤會,看成主張港獨,撥入禁區之列。

本來社區內的居民群起維護本身利益和價值,是理所當然,不一定損害其他社區和族群的利益,沒有甚麼需要反對。最重要是看清楚其目的和訴求,分開真正捍衞社區族群應有利益,還是別有用心,借艇割禾,借用本土議題追求個人政治野心,把真正關心本土福祉的團體邊緣化,把他們的本土主張扭曲為主張獨立分離。

近年一些地區的排外活動,有人認為大量內地遊客來某地區購物,是侵佔當地公共資源,騷擾本地居民生活,於是組織群眾攻擊購物的遊客,搗毀服務他們的商戶,製造族群衝突,煽動居民和政府對抗。其實社區居民組織起來,要求管制只顧做生意佔據道路,阻礙交通的店舖,禁止大量購貨的水貨客佔據行人道整理貨物,嚴格規定做水貨買賣生意的商戶遷進工廠大廈經營,便能解決問題。最重要是管理好道路交通,保證行人不受阻礙,居民生活不受干擾。現時社區生活所以發生問題,主要原因是政府未有因時制宜,恰當規劃管理。放寬內地居民來港個人遊,是當時解救經濟之道,但政府不能不管理不規劃,任由社區環境受破壞。區內居民群起保護社區利益,是自然反應。正因政府不作為,保護社區行動才會被別有用心者利用,變成反政府行為。

又如這十多年的環保運動,本來關心環境,敦促政府正視環境問題是值得支持,但一旦被政治野心者利用,變成凡政府措施皆反,反而阻礙了符合環保的政策法例推行。例如建垃圾焚化爐,長遠來說,垃圾焚化爐是處理垃圾的一個有效方法,已有外國先進設備運行,但因政府處理不當,垃圾焚化爐無處可建、垃圾堆填區不接受、連垃圾收費也遲遲未能上馬,到底應用哪種辦法處理,始終無法統一意見。

澳門土生葡人社區是本土派的另一典型例子:澳門的土生葡人族群是一個獨特群體,有其文化、生活方式、宗教和語言。現在澳門的土生葡人社區已剩下約七千人,自成一個緊密連結社區,定期舉辦活動交流。時代變遷,不少人家中已改說中文和英文,漸被同化。有心人正組織文化團體,致力保留他們的獨特本土文化。澳門文化司也一直撥款,鼓勵他們保育這分本土文化,多做這方面的研究和出版有關書籍,以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