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住困難,年輕一代既買不起房子,連租房子也負擔不起。低收入的只好登記輪候公共房屋,現時平均輪候時間是五年半,很大機會編配到新界的一些新發展區。但如果中上收入,沒有資格入住公屋,便更加傷腦筋。現時公屋申請人的收入及資產限額,二人家庭為月入約一萬九千元,資產限額約三十六萬元,三人家庭為月入約二萬四千元,資產約四十六萬元。假設兩個大學畢業生出來工作五年已不合資格。他們如果組成小家庭,有一個孩子,假設月入五萬元,也只能每月用萬多兩萬元租住一個非坐落市中心地區的私樓單位。如要買樓,起碼要六百多七百萬元,首期連裝修要預二百萬元,除非靠父蔭,否則首期何來?
我八、九年前曾在上海生活過,那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大都會,人口二千四百萬,居住壓力絕對不比香港輕,他們的平均租金比香港便宜一點,但工資也平均比香港低。上海平均工資每月約一萬元人民幣,市中心四十平方米租金約四到五千元,佔了收入一半。按內地標準,一般是把收入百分之二十用到居住開支,上海已經超過一倍多。
有不少外來人口從全國各地來上海找工作,他們怎樣解決居住問題?以一般大學畢業生為例,在上海的起薪大概每月六到八千元。這個水平收入肯定不夠在市中心租住一個單位。我認識一些年輕朋友是找兩、三個人分租一個小單位,每人負擔每月二千元。當然這個水平的租金只能找到一些老區小單位,或者要住到距離市中心半小時到一小時地鐵車程的外圍地區。不過他們一般都比較樂觀,相信只要工作表現得好,公司會每年加薪,到時便可遷居一些地區較好,房子較大較新的單位。至於買房子呢,差距太遠,外來人員想也不敢想。
上海與香港相同之處是同樣人口壓力大,市區土地供應受限制,房子價高,工薪人員依賴薪金儲蓄根本買不起房子。但上海發展得快,利用超級公路和地鐵,把外圍地區如青浦、閔行、浦東、松江等連起來,建設成為上海一小時交通車程內擴大城市的一部分,這些新發展的近郊地區為上海提供更多建屋用地,既增加房屋供應,亦遏止房價飆升。況且,當上海的外來就業人口退休後,還可以回到四、五線城市的原居地,房價便宜得多。
上海這些經驗是否值得香港參考?如擴大城市範圍到一小時交通車程地區,甚至包括其他大灣區城市;讓就業人口退休後,遷移到大灣區四、五線城市居住,既解決居住問題,也有利騰出更多房子供新一代居住。